[实用新型]V型结构的大抓力锚有效
申请号: | 202121945723.0 | 申请日: | 2021-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368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徐强;朱进渝;赵志;王德瑞;游安麒;王庆国;陈轩华;谢伟;雷晓彬;陈友何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泸州航道局 |
主分类号: | B63B21/26 | 分类号: | B63B21/26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牛达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55 | 代理人: | 雍常明 |
地址: | 646000 四川省泸***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大抓力锚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锚技术领域,且公开了V型结构的大抓力锚,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内部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内壁活动连接有钢缆连接环,所述连接板外壁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锚杆,两个所述锚杆均固定安装在底筒的顶部。底筒顶部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呈V字型分布的侧板,侧板的顶部还设置有“山”字形的抓板,通过侧板和抓板大大增强了锚的强度,能够形成较大的抓力,啮土迅速,抓底稳定性好,抓重比较大;底筒外壁左右两侧设置的方形爪能够增加滑动时的抓力,应用于卵石或沙质河床时,锚爪可利用标志船拖带的力量,将卵石或泥沙铲入V型槽内部,增加摩擦力的同时加大自身重量,提高锚泊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锚技术领域,具体为V型结构的大抓力锚。
背景技术
航道航标是帮助引导船舶航行、定位和标示碍航物与表示警告的人工标志,为各种水上活动提供安全信息的设施或系统,设于通航水域或其近处用,以表示航道、锚地、碍航物、浅滩等,或作为定位、转向的标志。
长江上在设的浮标一般采用10米钢质船型浮标,普遍重量在2870至3470公斤之间。10米钢质船型浮标在设标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水深和流速情况,普遍采用70-100米Φ13的钢丝绳和1000至1500公斤锚石(天然或预制)绑扎后进行抛设。
由于锚石体积大、重量大,所以在船型浮标设标过程中,存在绑扎麻烦、抛设过程存在安全隐患等诸多困难,还存在锚石转运困难、转运成本高等缺点。同时,在起锚过程中,还存在锚石被淤积后,现有30米级航标艇最大起吊能力为1500至2000公斤锚机不一定能完成起锚,难以对锚石进行二次利用,在不能起锚的河段,势必造成钢丝绳和锚石的大量损失。
针对存在的问题,寻找一种体积小、抓力大、造价低的能替代锚石在船型浮标抛设过程的专用锚有一定的必要,同时,也能减轻一线船员在设标时的工作强度和安全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V型结构的大抓力锚,具备体积小、抓力大、造价低的优点。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体积小、抓力大、造价低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V型结构的大抓力锚,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内部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内壁活动连接有钢缆连接环,所述连接板外壁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锚杆,两个所述锚杆均固定安装在底筒的顶部;
所述底筒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侧板,两个所述侧板的顶部均设置有若干个抓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侧板呈V字型分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抓板的形状是“山”字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筒的内部填充有大密度材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筒外壁的左右两侧还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方形爪。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V型结构的大抓力锚,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V型结构的大抓力锚,底筒顶部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呈V字型分布的侧板,侧板的顶部还设置有“山”字形的抓板,通过呈V字型分布的侧板和“山”字形的抓板,大大增强了锚的强度,能够形成较大的抓力,啮土迅速,抓底稳定性好,抓重比较大。
2、该V型结构的大抓力锚,底筒的内部填充有大密度材料,填充的大密度材料能够增大底筒自身的重量,从而在保证重量的同时可以减小自身的体积,便于储存和携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泸州航道局,未经长江泸州航道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9457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角度展示型智能展览柜
- 下一篇:一种可调温针灸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