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SLA光固化成型设备的自动升降门有效
申请号: | 202121943568.9 | 申请日: | 2021-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350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李一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捷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4/124 | 分类号: | B29C64/124;B29C64/20;B33Y3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盛铭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17 | 代理人: | 徐长江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la 光固化 成型 设备 自动 升降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SLA光固化成型设备的自动升降门,包括门本体和设置在工作窗口两侧的立柱,门本体活动设置于两个具有滑槽的立柱之间,门本体通过滑行组件滑动设置在滑槽上,立柱上设有升降机构,滑槽包括竖直滑槽和导引滑槽,竖直滑槽沿竖直方向设置在立柱上,导引滑槽顶部连通竖直滑槽且底部向靠近工作窗口的方向倾斜设置,门本体与工作窗口之间的最大水平距离等于导引滑槽底部与竖直滑槽之间的最大水平距离,滑行组件滑行至导引滑槽底部时门本体与工作窗口处于同一水平位置,通过在竖直滑槽底部设置向工作窗口靠近的导引滑槽,以实现嵌入式闭合工作窗口的目的,使得闭合时门本体不会突出于工作窗口,从而提高了闭合时设备的整体美观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SLA光固化成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SLA光固化成型设备的自动升降门。
背景技术
SLA光固化成型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通过工控计算机控制激光器,按照特定的移动轨迹,对光敏树脂槽内的液态光敏树脂进行逐层激光扫描,使得被照射的液态光敏树脂在瞬间固化形成固态层片,再经逐层叠加扫描而实现3D立体打印的技术。
为保证光敏树脂槽内的打印环境不受外界影响,光固化成型设备在进行打印操作时是需要关闭工作窗口的,待完成打印后,再控制设备门以打开工作窗口,目前的设备门在结构上大多是平开门结构,但是目前的这类设备门在安装方式上较为简单,基本上就是在设备的侧壁上简单加装推动结构,需要关闭时将设备门推动到工作窗口上,采用突出覆盖的形式来达到关闭工作窗口的目的,这类设备门在覆盖关闭工作窗口后,会因门体突出于设备的侧壁,而出现降低设备整体外观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SLA光固化成型设备的自动升降门,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现有的设备门在覆盖关闭工作窗口后,会因门体突出于设备的侧壁,而出现降低设备整体外观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SLA光固化成型设备的自动升降门,包括门本体和设置在光固化成型设备的工作窗口两侧的立柱,所述门本体活动设置于两个所述立柱之间,所述立柱上设有滑槽,所述门本体通过滑行组件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上,所述立柱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门本体在所述滑槽上滑行的升降机构,所述滑槽包括竖直滑槽和导引滑槽,所述竖直滑槽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立柱上,所述导引滑槽顶部连通所述竖直滑槽,所述导引滑槽底部向靠近所述工作窗口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门本体与所述工作窗口之间的最大水平距离等于所述导引滑槽底部与所述竖直滑槽之间的最大水平距离,滑行组件滑行至导引滑槽底部时门本体与工作窗口处于同一水平位置,由于门本体通过滑行组件滑动设置在滑槽上,且滑槽底部为导引滑槽,因而当滑行组件滑行至导引滑槽底部时,门本体相对于竖直滑槽的水平距离就等于导引滑槽底部与竖直滑槽之间的最大水平距离,又由于门本体与工作窗口之间的最大水平距离就等于导引滑槽与竖直滑槽之间的最大水平距离,因此,当滑行组件滑行至导引滑槽的最底部时,门本体就会刚好处于工作窗口内,从而实现嵌入式关闭工作窗口的目的,进而解决了闭合后的门本体突出于设备的侧壁而影响设备整体外观性的问题,通过在竖直滑槽底部设置向工作窗口靠近的导引滑槽,以实现嵌入式闭合工作窗口的目的,使得闭合时门本体不会突出于工作窗口,从而提高了闭合时设备的整体美观性。
进一步的,还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沿竖直方向与所述门本体的侧边固定连接,所述滑行组件装设在所述连接座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滑行组件包括底板和若干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上的滑轮,若干所述滑轮均与所述底板转动连接,所述底板固设在所述连接座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减速电机、链轮和链条,所述减速电机设置在所述立柱顶部,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链轮,所述链轮通过所述链条连接所述门本体。
进一步的,所述配重块,所述链条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立柱的两侧,所述链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座的顶部,所述链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配重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捷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捷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9435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直播用多功能导播台
- 下一篇:一种用于高温化工压力容器测厚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