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放射性湿废物自动取样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943374.9 | 申请日: | 2021-08-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821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 发明(设计)人: | 朱明山;王海平;杨浩然;谢江山;李辉;易吕蒙;徐守昱;赵午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核龙原科技有限公司;中核霞浦核电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1/14 | 分类号: | G01N1/14;G01N1/34;G01N1/38 |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孙成林 |
| 地址: | 355100 福建省宁德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放射性 废物 自动 取样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了一种放射性湿废物自动取样系统,包括废树脂系统循环搅拌单元,浓缩废液系统循环搅拌单元及自动取样单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取样单元设置在循环搅拌管线上,取样前对待取样的介质进行循环搅拌,充分保证了取样样品的代表性,使得取样测量结果准确性大大提高;通过设置三通阀,实现了同一套取样系统对两个不同系统的介质进行自动取样的功能,取样单元相对集中,便于运行管理;实现了远程对取样单元的控制,取样在自动控制下完成,取样时工作人员不必到取样现场,大大降低了现场人员取样时放射性污染的风险,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降低了工作人员取样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放射性三废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放射性湿废物自动取样系统。
背景技术
为实现核设施放射性废物的最小化,放射性固体废物经处理整备后,满足放射性废物货包的运输要求,以及处置场接收要求,核设施营运单位建设了离堆废物处理设施(简称废物处理中心),用以集中处理核电厂机组运行期间产生的放射性废物。包括干杂废物和湿废物,湿废物又包括放射性浓缩废液和放射性废树脂,其中放射性浓缩废液采用蒸发烘干+HIC工艺进行减容处理,放射性废树脂采用烘干+HIC工艺进行减容处理,为满足放射性固体废物整备和处置的要求,放射性湿废物在处理过程中需要进行取样分析,根据样品中放射性核素的成分及其含量,可了解核电站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废物的源项大小和放射性剂量水平,进而优化废物处理工艺,满足放射性固体废物“稳定化、减量化、安全处置”的要求。
传统的取样单元,主要通过在主回路管线上设置取样管线和取样阀门,取样时工作人员通过打开取样阀,将待取样介质取到取样容器内的方式进行取样,或者设置取样管线和取样阀门,将待取样介质引入取样手套箱的方式进行取样。以上取样方式存在以下不足:
(1)工作人员要到现场通过打开取样阀门的方式进行取样,取样时存在液体飞溅的情况,存在放射性污染扩散和人员放射性沾污的风险,且工作效率低。
(2)工作人员要到现场通过打开取样阀门的方式进行取样,在取样过程中存在人员受照剂量和人员放射性沾污的风险。
(3)一种取样介质就要设计一路取样单元,占用厂房空间大,取样单元分散。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设计一种占用空间小、安全性能高的自动取样系统和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放射性湿废物自动取样系统,它使用PLC控制系统远程控制阀门状态实现对放射性湿废物的远程取样操作,通过远程操作实现同一套取样系统对两个不同系统的取样介质进行自动取样的功能,提高了系统安全性,降低了工作人员辐射受照剂量和人员沾污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放射性湿废物自动取样系统,包括废树脂系统循环搅拌单元,浓缩废液系统循环搅拌单元及自动取样单元。
所述的废树脂系统循环搅拌单元包括废树脂接收罐、废树脂输送泵、废树脂循环搅拌管线及其阀门,废树脂接收罐底部通过管线与废树脂接收罐出口阀、废树脂输送泵入口阀相连接,废树脂输送泵入口阀通过管线与废树脂输送泵相连接,废树脂输送泵通过管线与废树脂输送泵出口阀连接,废树脂输送泵出口阀通过管线分别与隔离阀A、隔离阀B和除盐水入口阀A相连接,隔离阀B通过管线分别与废树脂取样入口阀和隔离阀C相连接,废树脂取样入口阀通过管线与湿废物取样入口切换阀相连接,隔离阀C通过管线分别与废树脂取样出口阀和隔离阀D相连接,废树脂取样出口阀通过管线与湿废物取样出口切换阀相连接,隔离阀D通过管线与废树脂接收罐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核龙原科技有限公司;中核霞浦核电有限公司,未经中核龙原科技有限公司;中核霞浦核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94337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