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过位移保护的自动对中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936547.4 | 申请日: | 2021-08-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6774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 发明(设计)人: | 府晓宏;瞿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东菱振动试验仪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7/02 | 分类号: | G01M7/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陈忠辉 |
| 地址: | 21516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位移 保护 自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过位移保护的自动对中装置,包括一对吸光片体和一对光电传感器,其中吸光片体一体贴附固设于动圈外表,一块吸光片体在高度方向与偏下区域顶缘和中心区域底缘对齐设置,另一块吸光片体在高度方向与偏上区域的底缘和中心区域的顶缘对齐设置;而其中光电传感器安装于动圈外围的安装支架上并定位于中心区域所在范围,光电传感器在动圈位于偏下区域、中心区域、偏上区域及过位移区域的各状态下,切换对应的信号读数并向振动台的主控器传输信号。应用该自动对中装置,提高了结构紧凑性,降低了安装要求,且能快速给出准确的故障信号,同时降低动圈质量,有利于提高振动台的整体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振动台设备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动圈兼具自动对中及过位移保护的装置。
背景技术
振动台是一种利用励磁线圈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对试件提供激振力的装置,提供待检测对象所需幅度、频率振动的环境条件。其中动圈是基于能量转变引发台面振动的主要动力部件,受驱并导向地频繁上下移动。通常振动台的动圈振动幅度是具有预设范围的,将通过中心底部所接设空气弹簧的气压调节使之能保持在高度向的中心区域。但由于负载差异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导致动圈超出正常工作的位移范围。因此,振动台大都安装有过位移保护装置,当动圈超出正常工作位移区间时,将给出保护信号,使得功放停止输出,从而保护振动台及其上定位的试验件。
同时,在随着实际试验过程及时间的持续,也将产生磁浮现象,导致动圈的位置发生漂移。因此需要设置自动对中装置检测并分析动圈的动态平衡中心是否在预设区域。当发生动态平衡中心偏移脱离中心区域时,也需要通过调整机构对动圈的平衡位置进行调整。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周知地,振动台的振动核心部件十分紧凑、空间夹缝细窄。如果设置如图1所示的过位移和自动对中两套保护,则导致试验台内结构复杂性增加。其中过位移保护部分设有一体接合于动圈外表的保护挡块2及动圈外与之隔空而设的保护开关,该保护开关定位安装于安装座3的顶端,且为中间绝缘层42与顶底铜片41的三层夹片式结构。保护开关随动圈振动同步位移,并与保护挡块相互作用反馈过位移信号;而自动对中识别部分则设有一体贴附于动圈表面的吸光片体5及适配感应位置的光电传感器6,只是对于吸光片体的定位设计仅对应判断动圈的动态平衡中心是否对应中心区域及偏上、偏下的活动状态。
该两套保护机构需要一致化的安装调试作业,难度和工作量较大且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无法达到完全一致性,从而造成对动圈行程及动态平衡中心判断算法难度增加,也不可避免地降低了振动台的实际工作位移区间精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出一种过位移保护的自动对中装置,解决动圈限位及自动对中识别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过位移保护的自动对中装置,所述动圈预设有包含偏下区域、中心区域、偏上区域连续相连的正常工作范围,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吸光片体,一体贴附固设于动圈外表,且其中一块吸光片体在高度方向与偏下区域顶缘和中心区域底缘对齐设置,另一块吸光片体在高度方向与偏上区域的底缘和中心区域的顶缘对齐设置,及一对光电传感器,安装于动圈外围的安装支架上并定位于中心区域所在范围,所述光电传感器在动圈位于偏下区域、中心区域、偏上区域及过位移区域的各状态下,切换对应的信号读数并向振动台的主控器传输信号。
上述一种过位移保护的自动对中装置,进一步地,所述光电传感器为反射型传感器件,所述吸光片体为适配动圈表面贴附的等厚长方形片体且表面对应光电传感器防反射设置,所述光电传感器的出射光线主轴与吸光片体垂直相对。
上述一种过位移保护的自动对中装置,进一步地,所述光电传感器为对射型传感器件,所述吸光片体为一体成型的异形体,具有一侧适配动圈表面贴附的长方形片体及自长方形片体垂直向外延伸且平行于动圈高度方向的凸肋,所述凸肋表面对应光电传感器防反射设置,并活动、悬空相容于光电传感器的C型槽口中,通断所述光电传感器的出射光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东菱振动试验仪器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东菱振动试验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9365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