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指骨骨折克氏针定位导向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925053.6 | 申请日: | 2021-08-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066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 发明(设计)人: | 陈天宁;邵进;霍凯伦;刘粤;黄国华;唐江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公利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17/90 | 分类号: | A61B17/90;A61B17/84 |
| 代理公司: | 上海骁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15 | 代理人: | 赵峰 |
| 地址: | 20013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指骨 骨折 克氏针 定位 导向 装置 | ||
一种指骨骨折克氏针定位导向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相向设置有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壳体的顶部中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中设置有螺杆,螺杆的上端设置有旋钮,螺杆的下端与第一夹板之间设置有限位结构、并构成圆周方向的转动副,壳体的左侧面中设置有第一通孔,壳体的右侧面中设置有第二通孔,壳体的前侧面中设置有开口,开口中设置有两个滑杆,滑杆上各滑动套设有一个滑筒,滑筒的前侧面中各设置有一个螺栓,两个滑筒之间铰接有一个导向套筒。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导向套筒的位置和角度,能够提前预知克氏针在指骨中的走行方向及大致进针深度,并且导向套筒能够有效地稳定克氏针的整个进针过程,防止克氏针在骨表面发生侧滑,造成医源性损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类生活用品,尤其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指骨骨折克氏针定位导向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因手外伤造成的指骨骨折的病人众多。而指骨骨折的部位最常见于中节和远节指骨,通常需要利用克氏针进行内固定。克氏针固定的目的是对骨折部位进行解剖复位,为骨折的愈合提供稳定的有利环境。
现阶段临床上,临床主要采用三种方式治疗指骨骨折——克氏针内固定、微型钢板或螺钉内固定以及外固定指托。其中指骨骨折克氏针内固定术的操作极大地依赖于术者的个人经验,一般需要对指骨进行多次穿针,才能使克氏针将指骨固定在满意的位置。但是由于指骨细小且结构复杂,尤其是远节指骨,对单根指骨进行多次穿针很容易造成相应部位骨皮质劈裂;此外,由于手指周围结缔组织少且致密,多次对手指进行多次穿针一方面更容易造成周围血管神经的损伤,另一方面也加剧术后局部组织水肿,不利于患指恢复,增加感染的机会。
目前,临床指骨骨折克氏针内固定术的操作方式大致为:将指骨骨折复位后,通过选择合适的进针点,由医生在无任何辅助器械的情况下,仅凭自身经验徒手利用电钻将克氏针沿与骨折线垂直的方向打入克氏针进行固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指骨骨折克氏针定位导向装置,所述的这种指骨骨折克氏针定位导向装置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对指骨骨折内固定较困难、需要多次穿针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指骨骨折克氏针定位导向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相向设置有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第一夹板设置在第二夹板的上方,壳体的顶部中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中设置有螺杆,螺杆的上端设置有旋钮,螺杆的下端与第一夹板之间设置有限位结构、并构成圆周方向的转动副,壳体的左侧面中设置有第一通孔,壳体的右侧面中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同轴设置,壳体的前侧面中设置有开口,开口中平行间隔设置有两个滑杆,滑杆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壳体的长度方向,滑杆上各滑动套设有一个滑筒,滑筒的前侧面中各设置有一个螺栓,螺栓与滑筒螺纹连接,两个滑筒之间铰接有一个导向套筒。
进一步的,所述的壳体为长方体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的限位结构和转动副包括固定块,固定块固定在第一夹板上,固定块中设置有内腔,内腔中设置有活动块,螺杆的下端穿过固定块与活动块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固定块和活动块均为半球体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均各自包括金属层和硅胶层,第一夹板的金属层设置在其硅胶层的上侧,第二夹板的金属层设置在其硅胶层的下侧。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夹板的底面和第二夹板的顶面均为凹弧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公利医院),未经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公利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9250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