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制冷车载冰箱有效
申请号: | 202121921639.5 | 申请日: | 2021-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59519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马道东;于德松;艾迁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金诚天骏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23/10 | 分类号: | F25D23/10;F25D23/06;F25D23/02;F25B21/02;F25B19/04;B60N3/10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3113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冷 车载 冰箱 | ||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传导效率高、噪音低、稳定性高的双制冷车载冰箱,包括冰箱壳体,冰箱壳体上端敞口处开合式连接有冰箱门,冰箱壳体和冰箱门构成的腔室内设置有内胆,冰箱壳体的两侧位置处各设置有一组半导体制冷单元。上述方案中,双制冷单元分别放置在冰箱两侧,热传导效率高,只需较短的制冷时间就能达到使用要求,而且两个制冷单元都采用半导体制冷方式,具有环保无污染、体积小、成本低、工作时无振动噪音以及寿命长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冰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制冷车载冰箱。
背景技术
车载冰箱随着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其适用体积也在不断的加大。半导体电子冰箱因其优良的制造成本,已逐渐在车载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较小体积的车载冰箱如4L以下的应用中,单个制冷单元基本上就能满足使用要求,但是对于4L以上的车载冰箱,如果使用单体电子制冷单元则因效率低下而无法实现,这是因为冰箱体积增大时,载体增多,降低相同温度所需能量增大,冰箱内胆的体积、投影面积加大,单向接触式传导制冷因传播路径加大,需较长的制冷时间才能达到使用要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名称为《一种双制冷车载冰箱》(授权公告号: CN211476423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储物篮,壳体内位于储物篮的后方设有第一制冷组件和第二制冷组件,所述的第一制冷组件由压缩机和冷凝器构成,第二制冷组件为半导体制冷器。上述方案中第一制冷组件和第二制冷组件都设置在储物篮的后方的壳体内,传导效率低、需较长的制冷/制热时间才能达到使用要求;另外所述的第一制冷组件由压缩机和冷凝器构成,具有耗电大、噪音大和使用时不能过渡倾斜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传导效率高、噪音低、稳定性高的双制冷车载冰箱。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制冷车载冰箱,包括冰箱壳体,冰箱壳体上端敞口处开合式连接有冰箱门,冰箱壳体和冰箱门构成的腔室内设置有内胆,冰箱壳体的两侧位置处各设置有一组半导体制冷单元。
上述方案中,双制冷单元分别放置在冰箱两侧,热传导效率高,只需较短的制冷时间就能达到使用要求,而且两个制冷单元都采用半导体制冷方式,具有环保无污染、体积小、成本低、工作时无振动噪音以及寿命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车载冰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双制冷车载冰箱,包括冰箱壳体10,冰箱壳体10上端敞口处开合式连接有冰箱门20,冰箱壳体10和冰箱门20 构成的腔室内设置有内胆30,冰箱壳体10的两侧位置处各设置有一组半导体制冷单元40。双制冷单元分别放置在冰箱两侧,热传导效率高,只需较短的制冷时间就能达到使用要求,而且两个制冷单元都采用半导体制冷单元40,具有环保无污染、体积小、成本低、工作时无振动噪音以及寿命长等优点。
具体的结构为:所述半导体制冷单元40包括固定在冰箱壳体10外壁上的散热管41以及设置在冰箱壳体10和内胆30之间的腔室内的半导体制冷片42,半导体制冷片42里端固定有导冷片43,导冷片43与内胆30外壁贴合。半导体制冷片42的冷面制冷并通过导冷片传递到内胆30,进而对内胆30中的食物进行冷藏。
所述的散热管41为方形管状,方形管的内腔中间隔设置有多个散热片411,散热管41的上方的冰箱壳体10外壁上还设置有安装板11,安装板11的下板面上固定有控制单元50,控制单元50控制对应半导体制冷单元40的工作,两个控制单元50为平行并连式控制系统,可同时制冷/制热,也可单独使用,两套散热系统,独立通风,互不干扰,性能更稳定。
优选的,半导体制冷单元40设置在冰箱壳体10的左右两侧且对称布置,这是最理想的位置,传导效率最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金诚天骏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金诚天骏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9216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