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火力可调式节能环保回风炉有效
申请号: | 202121905940.7 | 申请日: | 2021-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56373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黄海洋;黄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海洋 |
主分类号: | F24B1/28 | 分类号: | F24B1/28 |
代理公司: | 遵义浩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12 | 代理人: | 石文义 |
地址: | 561100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火力 调式 节能 环保 回风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火力可调式节能环保回风炉,包括有炉座、炉体、炉芯、炉面板、灰箱、排烟室、炉桥、隔热支撑环、导热机构和回流机构,炉面板通过炉体设于炉座上,在炉座的顶部设有开口,并在开口处设有炉桥;在炉座内还设有隔热支撑环,炉芯通过炉桥设于炉体内,并在炉芯内部设有炉膛;灰箱设于炉座内,排烟室设于炉体外侧面;炉体和炉芯之间形成有第一回热空腔,炉座与隔热支撑环之间形成有第二回热空腔,第一回热空腔和第二回热空腔之间通过导热机构相通,排烟室和第二回热空腔之间通过回流机构相通。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回风炉,具有结构简单,操作及使用方便,不仅能实现取暖和烹饪双重功能,还具有调节火力大小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日常生活中燃烧炉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火力可调式节能环保回风炉。
背景技术
回风炉是一种通过燃烧煤或其他生物质燃料来进行取暖或烹饪加热的设备,其主要包括有用于隔热的炉体桶,并在炉体内设置燃烧室,煤或生物质燃料放入燃烧室内燃烧后产生热量,并通过炉体散发的热量来达到取暖目的。为了提高回风炉的取暖效果,对回风炉的结构作了不同的改进,虽然提高了取暖效果,却增加了燃料的使用量。现有的回风炉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一是炉体上半部分温度高,而下半部分温度低;二是存在靠近排烟管一侧的炉体暖和,而远离排烟管一侧的炉体却感觉不到暖和,三是回风炉的炉座基本上是冰冷的,感觉不到暖和,四是燃料经燃烧后,回风过程只在炉体中进行,没有达到回风炉底部,不仅产生的热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且通过排烟管直接外排,导致火力大小不能调节。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回风炉进行改进,不仅可以使炉火燃烧旺盛,达到煤炉用来烹饪的问题,还可以利用产生的热能,提高炉体及炉座的温度,达到取暖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回风炉,利用该回风炉不仅可以实现烹饪和取暖双重功能,还能调式火力大小,避免能源浪费,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具体地说是一种火力可调式节能环保回风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火力可调式节能环保回风炉,包括有炉座、炉体、炉芯、炉面板、灰箱、排烟室、炉桥、隔热支撑环、导热机构和回流机构,所述炉面板设为中间空心结构,所述炉面板通过炉体设置于炉座上,在所述炉座的顶部设有与炉芯相匹配的开口,并在所述开口处设有炉桥;在所述炉座内还设有向上凸起的隔热支撑环,所述隔热支撑环位于炉桥下方,所述炉芯通过炉桥设置于炉体内,并在所述炉芯内部设有炉膛;所述灰箱设置于炉座内,并位于隔热支撑环下方;所述排烟室呈环状设置于靠近所述炉面板一侧的炉体外侧面,并在所述排烟室的外侧设有与排烟室相通的排烟通道,在所述排烟通道的出口端设有排烟管,在所述排烟通道中还设有与炉体相通的排烟控制机构;所述炉体和炉芯之间形成有第一回热空腔,所述炉座与隔热支撑环之间形成有第二回热空腔,所述第一回热空腔和第二回热空腔之间通过导热机构相通,所述排烟室和第二回热空腔之间通过回流机构相通。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火力可调式节能环保回风炉,其中所述导热机构为多个设置于所述炉芯外侧面的导热管或设置于所述炉座上的排烟孔组成,所述回流机构为多个设置于所述炉芯外侧面的回流管组成,所述回流管设置呈L型结构,多个导热管或排烟孔与回流管之间呈间隔错开状态均匀分布,其中所述回流管的上端穿过炉体与排烟室相通,而下端位于靠近所述炉座内壁一侧的第二回热空腔内。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火力可调式节能环保回风炉,其中所述排烟控制机构包括有连接管和开关调节阀,而所述开关调节阀由操作柄和调节阀组成,所述连接管的进口端穿过炉体与第一回热空腔,而连接管的出口端位于排烟通道中,所述连接管的外侧面与排烟通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供烟气流动的间隙,所述调节阀设置于靠近连接管出口端一侧的连接管内,所述操作柄穿过排烟通道及连接管与调节阀相连接,通过所述调节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回热空腔与排烟通道之间的开闭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海洋,未经黄海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9059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扫描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汽车氧传感器芯片内阻测试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