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数据机柜冷却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905806.7 | 申请日: | 2021-08-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580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 发明(设计)人: | 左延林;陈冠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集贤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 机柜 冷却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数据机柜冷却结构,包括冷凝器、柜体和柜门,柜体数量为一个或多个且柜体前端设有柜门,柜体后端设有背板,柜体和背板之间构成容纳数据模块的容纳腔体;所述柜门为中空结构,柜门前方设有蒸发器和风扇,蒸发器连接冷凝器,柜门前侧板对应蒸发器的位置设有冷风入风口,风扇将蒸发器产生的冷风由冷风入风口送入容纳腔体内,柜门后侧板设有连通容纳腔体的冷风出风口,背板设有热风抽风口,热风抽风口通过抽风管道。本实用新型能够对柜内设备直接进行降温,且实现了一套冷凝设备的一拖N效果,降低设备成本的同时提高能源利用率,同时,不同机柜件模块化的结构特点,便于后期的扩容和安装,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配电设备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据机柜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作为后台硬件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服务终端承担了重要的角色。数据机柜是服务终端的重要组部分,其内部集成了多种数据模组或精密仪器,由于服务终端多为不间断持续性工作,因此,数据机柜内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为了保证服务终端的正常运行,需要对数据机柜进行及时降温。目前的降温方式多采用外部降温方式,即通过降低机柜放置环境的温度,透过机柜表面实现机柜内部的降温,但是,由外至内的降温方式不能直达根本,降温效果不佳,同时,温度传输过程中将会产生大量损耗,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数据机柜冷却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数据机柜冷却结构,包括冷凝器、柜体和柜门,柜体数量为一个或多个且柜体前端设有柜门,柜体后端设有背板,柜体和背板之间构成容纳数据模块的容纳腔体;所述柜门为中空结构,柜门前方设有蒸发器和风扇,蒸发器连接冷凝器,柜门前侧板对应蒸发器的位置设有冷风入风口,风扇将蒸发器产生的冷风由冷风入风口送入容纳腔体内;柜门后侧板设有连通容纳腔体的冷风出风口;背板设有热风抽风口,热风抽风口通过抽风管道。
所述冷凝器数量为一个,蒸发器与柜体一一对应,多个蒸发器入口并联后连接冷凝器出口,多个蒸发器出口并联后接入冷凝器入口。
不同柜体背板的热风抽风口相互并联。
所述热风抽风口设有抽风机。
所述冷风入风口、冷风出风口和热风抽风口依次上下交错设置。
所述冷风入风口设于柜门上端,冷风出风口设于柜门下端,热风抽风口设于背板上端。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将柜门设置为中空结构并在柜门前方开口处设置蒸发器,使之构成冷却通道,通过冷却通道-容纳腔体-热风抽风口的连通作用,使冷风能够直接作用于柜内设备上,实现“直达病灶”的降温效果,不仅提高降温效果,且定点定向的降温方式能够有效降低资源浪费;同时通过不同柜体蒸发器之间的并联,实现一个冷凝器对多台柜体送风的一拖N温控效果,在保证降温效果的同时,便于不同机柜的联动控制,便于统一管理。
2、通过将冷风入风口、冷风出风口和热风抽风口依次上下交错设置,在冷却风直接通过柜内设备并对柜内设备降温的同时,使冷风在冷却通道中传递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柜门后侧板对容纳腔内进行辐射降温,进一步提高冷却降温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柜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柜门;2、冷风入风口;3、柜体;4、热风抽风口;5、蒸发器;6、冷凝器;7、冷风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集贤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郑州集贤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9058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倒吸的旋转蒸发仪
- 下一篇:一种基站温控装置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