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光二极管有效
申请号: | 202121904324.X | 申请日: | 2021-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154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马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千马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48 | 分类号: | H01L33/48;H01L33/62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顺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32 | 代理人: | 关健垣;林宏业 |
地址: | 528305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光二极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包括外壳和发光模块,外壳具有开口和内腔,发光模块经过开口进入内腔,内腔中填充有填充层使发光模块与外壳连接固定,发光模块上连接有引脚,引脚的一端与发光模块连接,引脚的另一端朝开口方向向外伸出填充层,引脚上朝向内腔中心位置的一侧设有防脱部,防脱部设置于引脚上对应填充层的位置并与填充层紧密连接,防脱部可以提高引脚与填充层的连接强度,当引脚受外力拉扯时,拉力可以在防脱部的作用下分散传递至填充层上,使发光模块的位置可以保持稳定,不容易发生断裂,避免发光二极管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光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在于电路板焊接的过程中,需要对引脚进行拉紧动作,但是,当引脚被拉紧受力时,与引脚连接的发光模块容易发生断裂,导致发光二极管损坏无法正常工作。
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发光二极管,包括外壳和发光模块,外壳具有开口和内腔,发光模块经过开口进入内腔,内腔中填充有填充层使发光模块与外壳连接固定,发光模块上连接有引脚,引脚的一端与发光模块连接,引脚的另一端朝开口方向向外伸出填充层,引脚上对应填充层的位置朝向内腔中心位置的一侧设有防脱部,防脱部与填充层紧密连接。
所述防脱部呈倒刺形状。
所述防脱部朝向开口的一侧设有抵靠面。
所述抵靠面与引脚之间形成夹角a,0<a≤90°。
所述抵靠面(411)为圆弧面。
所述引脚的数量为两个,每个引脚上均设有对应的防脱部,两个引脚上的防脱部相互对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防脱部可以提高引脚与填充层的连接强度,当引脚受外力拉扯时,拉力可以在防脱部的作用下分散传递至填充层上,使发光模块的位置可以保持稳定,不容易发生断裂,避免发光二极管损,而且,由于填充层在防脱部的作用下受力点可以分散,使填充层在引脚受拉力的情况下也不容易出现开裂、脱落等现象,保证了外壳内腔的密封性,有利于延长产品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本发光二极管,包括外壳1和发光模块2,外壳1具有开口和内腔,发光模块2经过开口进入内腔,内腔中填充有填充层3使发光模块2与外壳1连接固定,发光模块2上连接有引脚4,引脚4的一端与发光模块2连接,引脚4的另一端朝开口方向向外伸出填充层3,引脚4上对应填充层3的位置朝向内腔中心位置的一侧设有防脱部41,相对于把防脱部41朝向外侧的设置方式,把防脱部41的伸出方向朝向内腔中心位置可以减少引脚4整体占用空间的宽度,避免防脱部41与外壳1发生接触,使其可以与更多不同尺寸的外壳1匹配适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千马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千马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9043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