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转子泵端盖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889449.X | 申请日: | 2021-08-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051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 发明(设计)人: | 谭胜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博思达(上海)流体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C15/00 | 分类号: | F04C15/00 |
| 代理公司: | 温州青科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390 | 代理人: | 钱磊 |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子泵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子泵端盖结构,包括转子泵端盖本体,转子泵端盖本体上设置有数量为3个以上贯穿转子泵端盖本体内表面和外表面且与螺栓相配合的螺栓安装孔,该转子泵端盖结构还包括加强筋、卡柱、卡槽和防护板,转子泵端盖本体的内表面为平面,所述转子泵端盖本体的外表面设置加强筋,卡柱的一端与防护板固定连接,卡柱的另一端设置与螺栓相配合的卡槽,卡柱通过卡槽与螺栓卡接连接。本实用新型加强筋位于转子泵端盖本体的外表面,避免转子泵端盖本体内部的物料容易通过耐磨板进入,填充在加强筋间空穴,造成腐蚀的情况,特别是避免在物理含纤维介质,端盖加强筋空穴充满纤维造成泵容易卡住,甚至损坏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子泵端盖结构,属于转子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转子泵传统端盖设计,采取外侧平面,内侧加强筋的设计,物料容易通过耐磨板进入,填充在加强筋间空穴,造成腐蚀,尤其是含纤维介质,端盖加强筋空穴充满纤维,造成泵容易卡住,甚至损坏。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转子泵端盖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这一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特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子泵端盖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转子泵端盖结构,包括转子泵端盖本体,转子泵端盖本体包括内表面和外表面,转子泵端盖本体上设置有数量为3个以上贯穿转子泵端盖本体内表面和外表面且与螺栓相配合的螺栓安装孔,该转子泵端盖结构还包括加强筋、卡柱、卡槽和防护板,转子泵端盖本体的内表面为平面,所述转子泵端盖本体的外表面设置加强筋,卡柱的一端与防护板固定连接,卡柱的另一端设置与螺栓相配合的卡槽,卡柱通过卡槽与螺栓卡接连接。
优选地,所述卡柱的数量与螺栓安装孔的数量相等。
优选地,所述螺栓安装孔的数量为4个。
优选地,所述卡柱和防护板为一体式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加强筋位于转子泵端盖本体的外表面,避免转子泵端盖本体内部的物料容易通过耐磨板进入,填充在加强筋间空穴,造成腐蚀的情况,特别是避免在物理含纤维介质,端盖加强筋空穴充满纤维造成泵容易卡住,甚至损坏的情况,以及达到利用安装用的螺栓起到外侧加强筋定位防护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在图1左视状态下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及的问题,而公开提供下述一种原理,这一原理只为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及的技术问题,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知晓,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公开到此种程度,应当是已经能够完全实施出背景技术中提及的问题。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如果在实施本技术方案时,如果遇到新的技术问题,则应当理解为是可以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做出二次或三次等继续研发的方向性问题,而不应当理解为通过新提出一个问题曲解本实用新型公开不充分或不能实施,都属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明显可知的方式。如果本实用新型描述具体实施方式时所引用现有技术的部分,这一未具体描述的引用现有技术部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自然可作为现有技术理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博思达(上海)流体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罗博思达(上海)流体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88944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