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血透管路固定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884538.5 | 申请日: | 2021-08-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9617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 发明(设计)人: | 谭秋贞;熊仁杰;陈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M25/02 | 分类号: | A61M25/02;A61M1/16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瑞方达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4 | 代理人: | 林俭良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路 固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血透管路固定装置,其包括夹持件,所述夹持件设有贯穿所述夹持件的纳管槽,所述纳管槽包括用于容纳所述血透管路的槽体以及开设在所述夹持件的外侧壁并沿着所述槽体方向延伸的槽口;所述夹持件表面开设有用于固定采血点的卡口,所述卡口与所述纳管槽竖直连通;所述血透管路置于所述纳管槽中以限制所述血透管路活动,血透管路表面的采血点置于所述卡口中以固定所述采血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血透管路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针刺伤是医护人员发生院内感染中血源性传播疾病的主要途径之一,一直以来各大医疗机构均将其作为关注的焦点。有研究表明,通过针刺伤的可以传播20多种血源性传染病。护士作为在医院中接触患者,对其进行采集的主要人群,接触各类针具和医疗器械,是最易发生针刺伤的群体。针刺伤不仅会给护士带来身体上的伤害,还会对护士造成心理负担,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目前,护士一般是手持血透管路进行固定并扎针至采血点进行采血或者给药,当血透管路不小心晃动时,针就会扎伤护士的手。因此,减少针刺伤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在血透管路采血和给药过程中无法很好固定管路,提供一种血透管路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血透管路固定装置包括夹持件,所述夹持件设有贯穿所述夹持件的纳管槽,所述纳管槽包括用于容纳所述血透管路的槽体以及开设在所述夹持件的外侧壁并沿着所述槽体方向延伸的槽口;
所述夹持件表面开设有用于固定采血点的卡口,所述卡口与所述纳管槽竖直连通;
所述血透管路置于所述纳管槽中以限制所述血透管路活动,血透管路表面的采血点置于所述卡口中以固定所述采血点。
优选的,所述夹持件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内表面两端设有卡块,所述第二夹持部内表面两端设有与所述卡块相配合的卡槽,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槽卡合以使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卡合固定。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部内设有第一磁体,所述第二夹持部内设有与所述第一磁体磁力吸合的第二磁体。
优选的,所述纳管槽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纳管槽的槽口两侧用于限制所述血透管路左右移动的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沿着所述槽体方向延伸。
优选的,所述槽体的内表面铺设一层用于增大与所述血透管路摩擦接触的硅胶面。
优选的,所述卡口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卡口开口处两侧用于防止所述采血点滑出的第二限位部。
优选的,所述夹持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夹持件顶部表面远离所述卡口一侧的手持部,所述手持部为加大与手部摩擦接触的磨砂面。
优选的,所述夹持件为便于观察所述血透管路的透明硅胶件。
优选的,还包括用于增大所述夹持件底部与手部接触的基座,所述基座设置在所述夹持件的下方。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血透管路固定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夹持件上设置用于限制血透管路活动的纳管槽以及用于固定采血点的卡口,确保了医护人员在采血给药过程中血透管路固定效果的最大化,避免医护人员针刺伤的问题发生,从而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血透管路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血透管路固定装置的夹持件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未经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8845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赛鸽定位脚环
- 下一篇:一种可调人脸识别仪高度的人脸识别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