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花绒寄甲林间种群释放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1874772.X | 申请日: | 2021-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461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苏文晶;林明富;黄远清;梁智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市三致林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3/00 | 分类号: | A01G13/00;A01K67/02 |
代理公司: | 泉州华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40 | 代理人: | 曾昆峰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花 绒寄甲 林间 种群 释放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花绒寄甲林间种群释放器,包括顶盖、活动室和储虫罐,所述活动室底部连接有一底座,所述底座的正中央设置有卡扣,所述储虫罐通过一卡接件与所述卡扣扣合并倒扣于所述活动室内,所述底座与卡接件之间具有一定高度的间隙,所述顶盖与所述活动室均为绿色,所述储虫罐为黑色。本实用新型优化花绒寄甲林间运用技术,研制的花绒寄甲释放器对节约人力物力,提高对林间松墨天牛虫口密度的防控和减少林间天敌昆虫损耗,降低对自然环境的污染程度,起到环保可持续控制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花绒寄甲林间种群释放器。
背景技术
花绒寄甲作为天牛类林木蛀干害虫的天敌昆虫,在松墨天牛防控上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以及广阔的研究、应用前景。当前,采用花绒寄甲防控松墨天牛主要人工方法释放,人工释放天敌昆虫时林间损耗、成本高等问题突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失,其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花绒寄甲林间种群释放器,适宜在林间悬挂释放的一种设备,来替代人工释放,达到省时省工又能生物防治松墨天牛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花绒寄甲林间种群释放器,包括顶盖、活动室和储虫罐,所述顶盖为斗笠型,所述顶盖的顶端外部安装有用于悬挂释放器的挂钩,所述活动室底部连接有一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顶盖、所述活动室围成的一封闭腔体,所述底座的正中央设置有卡扣,所述储虫罐通过一卡接件与所述卡扣扣合并倒扣于所述活动室内,所述底座与卡接件之间具有一定高度的间隙,所述顶盖与所述活动室均为绿色,所述储虫罐为黑色。
优选的,所述顶盖由顶部层、中间层和底部层构成,所述顶部层和底部层均为六边形棱柱,所述中间层为正六面体,所述顶部层的底面与所述底部层的顶面分别与所述中间层的上下面相重合,所述顶部层的的底面边长为15mm,所述底部层的顶面边长为160mm,所述中间层的边长为60mm,高为25mm。
优选的,所述顶盖、活动室和储虫罐均为不透明PP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底座上具有一缓冲区,所述缓冲区设于所述活动室与底座的连接部外周,所述缓冲区上设置有若干排水孔,所述排水孔直径为5mm。
优选的,所述活动室是由六个长方形面围成的中空腔体,所述各个长方形面的底部均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释放孔。
优选的,所述中空腔体的边长为115mm,高为120mm,且所述释放孔设置有三个。
通过以上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在现有技术基础和原有人工释上进行再改进和提升,优化花绒寄甲林间运用技术,提出研制花绒寄甲释放器,对节约人力物力,提高对林间松墨天牛虫口密度的防控和减少林间天敌昆虫损耗,降低对自然环境的污染程度,起到环保可持续控制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透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解剖图;
图4,本实用新型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顶盖、2活动室、3储虫罐、4挂钩、5底座、6释放孔、7排水孔、8卡扣、9缓冲区。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市三致林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市三致林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87477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行式土壤修复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清洁式磨毛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