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绿色建筑复合式屋面隔热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871987.6 | 申请日: | 2021-08-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841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 发明(设计)人: | 黎毅;杨晚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4D13/00 | 分类号: | E04D13/00;E04D13/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彭东威 |
| 地址: | 51006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绿色 建筑 复合 屋面 隔热 系统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绿色建筑复合式屋面隔热系统,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混凝土结构层、找平层、防水层、耐根刺穿保护层、第一蓄水层、第一机械通风层、结构支撑层、疏水层、过滤层、第二蓄水层、土壤层、第二机械通风层和植被层;第一蓄水层通过土壤灌溉管与土壤层连接;第一蓄水层内设置有与土壤灌溉管相连接的水泵。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提高屋面的隔热性能,降低由屋面向室内传递的热量。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隔热节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绿色建筑复合式屋面隔热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引起了生态环境问题,其中建筑围护结构表面温度和室外空气温度上升,最终导致室内空调能耗以及建筑能耗的不断增加。城市人口扩张造成建筑用电量的增加,进而加剧温室气体排放和全球变暖。由于城市下垫面由原来的绿地变成了混凝土和沥青下垫面,一方面下垫面的透水性降低,蓄排水功能下降,给城市的排水系统增加了困难,频发城市内涝会严重影响城市生产和生活;另一方面下垫面的蓄热能力弱,白天向四周反射长波辐射,被建筑与周边环境吸收,形成城市热岛效应。
为避免这样的环境问题继续影响城市化的发展,人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将其作为一项基本的国家战略方针渗透进各行各业,其中,加强雨水管理利用、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减少建筑能源能耗就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建筑行业内的较好体现。绿色种植屋面、蓄水屋面和通风屋面等作为建筑行业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几种代表性方式,成本低廉,隔热性能突出,近年来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
然而,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发现以下问题:1、对于种植屋面而言,其所需土壤厚度较高且土壤含水量较低时,传热热阻较大,隔热性能较好,但当所需厚度低于120mm时,绿色屋面的热稳定性差,隔热性能较差,并且种植屋面水源一般采用城市用水作为水源,灌溉难度较大,成本较高;2、对于蓄水屋面而言,水的比热较大,其日间蓄热量大,同时蒸发量也高,需要频繁补水,但到了夜间,由于室内温度降低明显,容易出现蓄水屋面向室内反向传热的现象,这样反而增加了室内的夜间冷负荷,另外,蓄水屋面还存在不能上人的问题,使得屋面空间利用不足;3、通风屋面具有热稳定性差,降温效果不明显等特点,要想利用自然通风带走热量,需要营造条件,引导自然风与屋面发生热交换,这不仅对室外空气流速要求较高,还对屋面表面结构、尺寸、规格和倾斜程度等有一定设计要求,如屋面的长度不宜过大、进出风口尺寸应增大、通风层内表面应尽可能光滑少阻等。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绿色建筑复合式屋面隔热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绿色建筑复合式屋面隔热系统,使得能够有效提高屋面的隔热性能,降低由屋面向室内传递的热量。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绿色建筑复合式屋面隔热系统,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混凝土结构层、找平层、防水层、耐根刺穿保护层、第一蓄水层、第一机械通风层、结构支撑层、疏水层、过滤层、第二蓄水层、土壤层、第二机械通风层和植被层;
所述第一蓄水层通过土壤灌溉管与所述土壤层连接;
所述第一蓄水层内设置有与所述土壤灌溉管相连接的水泵。
可选地,所述第一蓄水层上设置有用于向所述第一蓄水层内补水的给水管;
所述第一蓄水层上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第一蓄水层内的水积满溢出的溢流管。
可选地,所述第一机械通风层和所述第二机械通风层均包括排风机和与所述排风机连接的通风管道;
所述通风管道为薄壁多孔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蓄水层底部铺设有细沙。
可选地,所述耐根刺穿保护层为混凝土砂浆。
可选地,所述疏水层为排水板。
可选地,所述过滤层的材质为土工布或无纺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8719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稳定性强的化学试剂输送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GNSS的测绘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