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预混风机前预混浓淡燃烧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1839226.2 | 申请日: | 2021-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140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吴德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叶茂厨卫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4/02 | 分类号: | F23D14/02;F23D14/62;F23D14/46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轻舟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80 | 代理人: | 孙燕波 |
地址: | 2144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机 前预混 浓淡 燃烧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机前预混浓淡燃烧器,涉及燃气燃烧器领域,它包括预混风机和燃烧箱体,燃烧箱体包括淡燃烧进气室、淡燃烧均流室、浓燃烧分流室、浓燃烧混合室、燃烧面板和燃气补充接管,预混风机与淡燃烧进气室连通用于向淡燃烧进气室吹送预混燃气,淡燃烧进气室分别与淡燃烧均流室和浓燃烧分流室连通,燃气补充接管连接浓燃烧分流室用于向浓燃烧分流室补充燃气,浓燃烧分流室再与浓燃烧混合室连通,燃烧面板表面设置有浓燃烧火焰孔和淡燃烧火焰孔,浓燃烧火焰孔与浓燃烧混合室连通,淡燃烧火焰孔与淡燃烧均流室对应连通。燃烧箱体可以实现较大的供气流量,同等燃烧功率下比火排燃烧器的造价成本更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浓淡燃烧器,尤其涉及一种大功率的浓淡燃烧器。
背景技术
将燃气燃烧器设计为浓淡燃烧方式有助于提高燃烧效率和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目前市场上多以火排燃烧器来实现燃气的浓淡燃烧,通过对火排的气流设计实现浓淡燃烧的燃烧器已经在热水器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燃气采暖热水炉、蒸汽热源机等设备上常常采用该形式的燃烧器。当需要提高燃烧器的功率时,火排燃烧器常常需要增加火排数量来满足,造成制造成本的显著增加。因此开发造价成本更低的大功率浓淡燃烧器成为燃烧器行业的发展趋势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浓淡燃烧器,该燃烧器不仅可以实现浓淡燃烧,而且相比同级别燃烧功率的火排式浓淡燃烧器成本更低,材料更轻,更容易向市场推广。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预混风机前预混浓淡燃烧器,包括预混风机和燃烧箱体,所述燃烧箱体包括淡燃烧进气室、淡燃烧均流室、浓燃烧分流室、浓燃烧混合室、燃烧面板和燃气补充接管,所述预混风机与所述淡燃烧进气室连通用于向淡燃烧进气室吹送预混燃气,所述淡燃烧进气室分别与淡燃烧均流室和浓燃烧分流室连通,所述燃气补充接管连接所述浓燃烧分流室用于向浓燃烧分流室补充燃气,所述浓燃烧分流室再与所述浓燃烧混合室连通,所述燃烧面板表面设置有浓燃烧火焰孔和淡燃烧火焰孔,所述浓燃烧火焰孔与所述浓燃烧混合室连通,所述淡燃烧火焰孔与所述淡燃烧均流室对应连通,以此在燃烧面板上实现浓淡燃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该燃烧箱体还包括浓燃烧均流室,所述浓燃烧均流室与所述浓燃烧混合室连通,所述燃烧面板设置在所述浓燃烧均流室顶部,所说浓燃烧火焰孔直接与所述浓燃烧均流室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所述淡燃烧进气室、淡燃烧均流室、浓燃烧混合室、浓燃烧均流室从下而上依次分布,所述浓燃烧分流室位于所述浓燃烧混合室外侧,从而从侧面将预混燃烧和补充燃气引入浓燃烧混合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浓燃烧混合室、浓燃烧均流室之间设置隔板,所述隔板上均匀的开设有进气孔,通过所述进气孔上下串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所述隔板上均匀的设置进气接管,所述淡燃烧均流室通过所述进气接管对接所述淡燃烧火焰孔。
浓燃烧火焰孔和淡燃烧火焰孔组合形成一个浓淡燃烧单元。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浓燃烧火焰孔的孔径小于淡燃烧火焰孔的孔径,每个淡燃烧火焰孔周围分布一个或多个浓燃烧火焰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燃烧箱体结构,通过预混风机将燃气和空气进行预混,预混燃气在燃烧箱体内分流,其中一部分预混燃气通过淡燃烧均流室向燃烧面板的淡燃烧火焰孔均匀供气,另一部分预混燃气和补充燃气混合并通过浓燃烧均流室向燃烧面板的浓燃烧火焰孔均匀供气,最终在燃烧面板上实现了浓淡燃烧。
本申请的风机前预混浓淡燃烧器相比由火排组成的燃烧器,气室体积更大,混合燃气的流量更大,最终实现大功率的燃烧。同等燃烧功率下,本申请燃烧器的用料更节省、体积更小,造价成本更低,更适用于推广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叶茂厨卫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叶茂厨卫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8392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