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充装枪用手阀组件及充装枪有效
申请号: | 202121823023.4 | 申请日: | 2021-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56736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辉;吴京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多立恒(北京)能源技术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02 | 分类号: | F16K1/02;F16K1/32;F16K1/36;F16K1/46;F16K27/02;F16K27/08;F16K31/60;F16K41/10;F17C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赫 |
地址: | 100022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装枪 用手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充装枪用手阀组件,包括:阀体,具有阀杆腔、出气通道和进气通道;阀杆,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阀杆腔内,以切换所述出气通道和所述进气通道的通断;静密封件,用于密封所述阀体和所述阀杆之间的间隙,至少包括套设于所述阀杆上的波纹管,所述波纹管的一端与所述阀杆密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阀体密封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装枪用手阀组件,通过静密封件实现阀体和阀杆之间的密封,密封可靠性更高,增加了密封件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充装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装枪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充装枪用手阀组件及充装枪。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压力气体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如液化气、煤气、氧气、氮气、氢气等在国民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压力气体一般都承装在气瓶中,以气态或者气液两相的状态存在,通过充装枪进行充装。众所周知,相当一部分压力气体具有腐蚀性,有的具有可燃性,有的具有爆炸性。传统的充装枪采用密封圈和弹性密封垫实现密封,在充装压力气体的过程中,可导致密封材料一定程度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导致使用寿命比较短,客户体验比较差。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充装枪由枪主体5、枪把手6、充装枪用手阀组件1、内枪管2、枪体3、枪头4等部件组成,充装枪用手阀组件1安装在该充装枪的后端,通过枪头4与枪主体5进行气瓶阀门的卡装,从而使得枪头4与气瓶阀门连通,充装枪用手阀组件1用于与外部气源连通,待充气体通过充装枪用手阀组件1、内枪管2、枪头4、气瓶阀门充入气瓶内,进而完成对压力气体的充装。
如图2所示,该充装枪用手阀组件1由扳手13、阀杆12、密封圈14、密封圈15、阀体11等组成,通过旋动扳手13,进而让阀杆12在阀体11中转动,密封圈14在阀杆12和阀体11之间起到密封作用,避免压力气体经阀杆12和阀体11之间的空隙溢出。阀杆12的下部为一偏心轴,连接顶杆7,顶杆7在内枪管2里面随着阀杆12转动而往复运动。顶杆7端头固定一密封垫71,与枪头4内部的一加工面配合,在关闭充装枪用手阀组件1的情况下,起到密封作用。在需要打开充装枪用手阀组件1时,通过转动扳手13,扳手13带动阀杆12转动,阀杆12通过偏心轴带动顶杆7和密封垫71在内枪管2内向阀杆12的方向移动,进而打开枪头4的通道,实现充装枪用手阀组件1的打开。
现有技术中,充装枪用手阀组件1的阀杆12和阀体11之间的缝隙通过套设在阀杆12上的密封圈14进行密封,而阀杆12和阀体11在开闭充装枪用手阀组件1时,需要密封圈14时刻处于密封状态,所以密封圈14在充装枪用手阀组件1开闭动作时,均存在和阀体11的摩擦动作,导致此处的密封效果不好,在压力气体环境下,寿命有限,基本上几个月就要换一次密封圈14。
此外,充装枪内使用的密封件(如密封圈14、密封圈15、密封圈21、密封垫71)都是由橡胶类弹性体加工而成,寿命较短,需要定期维护更换。
因此,如何提高密封的可靠性,增加密封件寿命,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装枪用手阀组件,以提高密封的可靠性,增加密封件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装枪。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充装枪用手阀组件,包括:
阀体,具有阀杆腔、出气通道和进气通道;
阀杆,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阀杆腔内,以切换所述出气通道和所述进气通道的通断;
静密封件,用于密封所述阀体和所述阀杆之间的间隙,至少包括套设于所述阀杆上的波纹管,所述波纹管的一端与所述阀杆密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阀体密封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多立恒(北京)能源技术股份公司,未经多立恒(北京)能源技术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8230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