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械零件加工用自动化打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822689.8 | 申请日: | 2021-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381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
主分类号: | B23B35/00 | 分类号: | B23B35/00;B23Q3/06;B23Q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佳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47 | 代理人: | 吴佳佳 |
地址: | 62086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械零件 工用 自动化 打孔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械零件加工用自动化打孔装置,该机械零件加工用自动化打孔装置,包括顶板和放置板,所述顶板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顶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顶板的底部设置有缓冲组件,所述放置板的顶部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放置板的内部开设有凹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械零件加工用自动化打孔装置解决了在打孔过程中需要人工对机械零件进行固定,导致在打孔作业中,效率较低,同时容易对工作人员造成危险,同时在打孔作业进行时,由于机械零件大部分为金属制品,导致打孔人员需要紧紧握持住打孔设备,导致工作强度较高,不能很好的满足使用者需求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械零件加工用自动化打孔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生产过程中,凡是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者半成品的过程称为工艺过程,它是生产过程的主要部分,工艺过程又可分为铸造、锻造、冲压、焊接、机械加工、装配等工艺过程,机械制造工艺过程一般是指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机器的装配工艺过程的总和,其他过程则称为辅助过程。
目前,在对机械零件进行打孔作业时,部分打孔作业仍采取工人手持打孔设备对机械零件进行打孔,在打孔过程中需要人工对机械零件进行固定,导致在打孔作业中,效率较低,同时容易对工作人员造成危险,同时在打孔作业进行时,由于机械零件大部分为金属制品,导致打孔人员需要紧紧握持住打孔设备,导致工作强度较高,不能很好的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机械零件加工用自动化打孔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可以对部分机械零件济宁固定,降低打孔作业中出现的意外,同时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打孔作业效率的机械零件加工用自动化打孔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械零件加工用自动化打孔装置,包括顶板和放置板,所述顶板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顶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顶板的底部设置有缓冲组件,所述放置板的顶部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放置板的内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壁的一侧焊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焊接有第二立柱。
为了达到在打孔作业进行时,减弱第二电机因为打孔产生的震动,延长第二电机和钻头使用寿命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械零件加工用自动化打孔装置,优选的,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固定杆、滑动杆、连接板、侧板、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顶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侧板,所述侧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
为了达到第二弹簧的弹簧可以削弱第二电机震动幅度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械零件加工用自动化打孔装置,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钻头,所述第一连接杆内壁的一侧焊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远离第一连接杆内壁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杆的一端焊接。
为了达到对不同大小和尺寸的机械零件固定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械零件加工用自动化打孔装置,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螺杆、第一螺纹块、第一立柱和立板,所述放置板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的外侧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块,所述第一螺纹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立板。
为了达到对不同厚度的机械零件固定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械零件加工用自动化打孔装置,优选的,所述立板的内部开设有空槽,所述空槽内腔的底部焊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顶部焊接有第一夹板,所述立板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夹板。
为了达到可以对放置板的高度进行调节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械零件加工用自动化打孔装置,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框,所述支撑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锦江学院,未经四川大学锦江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8226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凝土泵送管道堵塞部位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防尘防水服装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