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风抗走水浮漂有效
申请号: | 202121794306.0 | 申请日: | 2021-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241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93/00 | 分类号: | A01K93/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科硕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57 | 代理人: | 徐园园 |
地址: | 455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风抗 走水 浮漂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垂钓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风抗走水浮漂,其包括漂肚,在漂肚上部沿竖直方向设有漂尾,在漂肚下部与漂尾同轴设有漂脚,所述漂肚在竖直平面上呈边缘尖锐中部凸出的对称结构,且其水平截面呈流线型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中部凸出,边缘尖锐的流线型结构,不同于传统圆截面漂肚,可以自动适应水流方向,配合对称分布的结构,便于水流通过,降低水流或是风流挟裹的力量,降低风阻或者水阻在水平方向上对浮漂的带移作用,使钓目漂尾被风流或者水流带入水下的时间进一步加长,使钓目持续露出水面,可被钓手观漂的时间加长,极大优化了浮漂的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垂钓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风抗走水浮漂。
背景技术
钓手在垂钓运动特别是台钓中,经常遇到有风的天气,即使是二三级风,也极容易将若干目数的钓目漂尾吹至偏斜,从而没入水下。在江河溪流垂钓时,一般也会遇到走水问题。特别是上层走水。浮漂即使钓目较高,也很容易被走水的水流带入水面之下,这两种情况都会使钓手无法观漂垂钓。
这两种给垂钓带来很大不便的根源,在于目前的浮漂设计,都是从减少垂直方向上的水阻,从而尽量保证钓组垂直方向上的灵敏度的角度考虑的,但是从流体力学分析可知,对于有风或者走水的垂钓环境来说,最大的问题在于解决风阻或者水阻在水平方向上对浮漂的带移作用,而目前市面上的浮漂都没有从这个角度来设计,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改进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抗风抗走水浮漂,具体而言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包括漂肚,在漂肚上部沿竖直方向设有漂尾,在漂肚下部与漂尾同轴设有漂脚,所述漂肚在竖直平面上呈边缘尖锐中部凸出的对称结构,且其水平截面呈流线型结构。
具体的,漂尾为柱状实心结构,且其横截面呈流线型。
具体的,漂尾为空心柱状结构,且漂尾上端设有开口,在漂尾左右两侧壁上沿漂尾长度方向交替开设有与漂尾空心柱状结构连通的缺口。
具体的,漂脚呈柱状结构,且其截面呈流线型结构,在漂脚端部设有圆柱形的插头。
具体的,在漂尾上沿着竖直方向间隔设有若干漂目,在相邻两漂目之间设有间隔目,漂目和间隔目外侧壁上喷涂有涂料,且其二者颜色不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中部凸出,边缘尖锐的流线型结构,不同于传统圆截面漂肚,可以自动适应水流方向,配合对称分布的结构,便于水流通过,降低水流或是风流挟裹的力量,降低风阻或者水阻在水平方向上对浮漂的带移作用,使钓目漂尾被风流或者水流带入水下的时间进一步加长,使钓目持续露出水面,可被钓手观漂的时间加长,极大优化了浮漂的性能;设置漂脚和漂尾的截面均呈流水型,可进一步减小水流和风流的挟裹力量,进一步优化浮漂性能,同时配合漂目和间隔目上的区别颜色可以帮助垂钓者洞察浮漂的情况,及时处理鱼情,优化使用体验,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有益效果将结合下文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空心漂尾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顺风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迎风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漂尾结构示意图;
图6为漂脚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理工大学,未经河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7943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蜂胶提取物过滤装置
- 下一篇:冰激凌制售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