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污染地土壤重建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775128.7 | 申请日: | 2021-08-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6967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 发明(设计)人: | 史蓓;马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泸天化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9C1/00 | 分类号: | B09C1/00;B09C1/08 |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126 | 代理人: | 赵婷 |
| 地址: | 646000 四川省泸***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染 土壤 重建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染治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污染地土壤重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依次设置于污染地上方的改性钝化阻隔层、毛细阻断导水层和清洁客土层;其中,所述毛细阻断导水层包含依次设置于所述改性钝化阻隔层上方的粗粗碎石层、中碎石层和细碎石层。通过生态修复巩固深化治理效果。通过剖面观察样点建设,可以直观地看到原有污染地块性状,治理工程所采用的各个工序及其特征,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观察到随时间变化,不同土层性状变化,上层作物根系生长情况等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有效判断治理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染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染地土壤重建结构。
背景技术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多地开发利用矿产资源,长期资源开采加工过程中的落后生产工艺以及粗放式的产业发展模式,导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目前污染治理技术主要包含异位污染治理和原位污染治理。虽然异位污染土壤治理技术处理效果好,但是处理费用高;现有的原位污染治理技术直接实施客土覆盖或直接施加土壤调理剂治理,这种处理措施存在问题是:由于降雨淋融或地下水浸润,一段时间后底层污染物渗出液随地下水上升及迁移,上升再次污染客土层造成治理失效,迁移导致污染面扩大,形成二次污染等系列问题,为此需要提出一种有效的针对受矿渣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原位治理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污染地土壤重建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污染地土壤重建结构,包含依次设置于污染地上方的改性钝化阻隔层、毛细阻断导水层和清洁客土层;
其中,所述毛细阻断导水层包含依次设置于所述改性钝化阻隔层上方的粗粗碎石层、中碎石层和细碎石层。
进一步的,所述钝化阻隔层厚度为300~600mm,由污染土壤与改性材料翻土混匀并压实后形成。
进一步的,所述毛细阻断导水层厚度为300~600mm;粗碎石层、中碎石层和细碎石层的覆盖顺序从底向上依次为粗-中-细,形成毛细阻断导水层,其中,粗碎石层、中碎石层和细碎石层厚度的选择主要是根据土壤含水及当地降水情况,每层厚度最低不能小于100mm。
进一步的,所述粗碎石层的碎石粒径为5~6mm,所述中碎石层的碎石粒径为2~3mm,所述细碎石层的碎石粒径为1mm。
进一步的,所述清洁客土层厚度为400~600mm。
进一步的,在所述土壤重建结构中还设置有一观察样点结构,所述观察样点结构中设置有一能够观察到改性钝化阻隔层、毛细阻断导水层和清洁客土层的透明观察区。
进一步的,所述观察样点结构的底端位于所述改性钝化阻隔层底部向下,且与改性钝化阻隔层底部距离不低于100mm。
进一步的,所述透明观察区的底面与侧面均为砖砌墙体,顶面为钢筋砼梁。此结构亦可以采用强度更高的混凝土等材质建设,从成本考虑,底面与侧面优选砖砌。
进一步的,所述观察样点结构设置于污染地边沿。
进一步的,所述透明观察区为钢化玻璃。
本实用新型的治理结构不仅适用于采矿污染地的治理,也适用于所有重金属污染地的原位治理。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原位土壤结构重构有效形成了原位阻断+封闭阻隔的效果,有效防止耕作过程矿渣与耕作层土层的交叉污染,防止矿渣中的污染物向表土迁移;通过在土壤结构重构层上面覆盖清洁客土的方式,在客土层上有效实施林草地生态修复,通过生态修复巩固深化治理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泸天化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泸天化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7751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NMP尾气检测清洗装置
- 下一篇:一种模块化移动供暖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