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筒体整形机的内撑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773896.9 | 申请日: | 2021-07-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9187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 发明(设计)人: | 何松礼;樊宇峰;吴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焊科机器人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3/16 | 分类号: | B21D3/16;B21D37/10;B21D37/18 |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陈仕超 |
| 地址: | 610052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整形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筒体的内撑整形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筒体整形机的内撑结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一次性对筒体进行内撑整形,从而降低了对筒体内撑整形效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芯轴和内撑组件,所述内撑组件包括多个内撑块,所述内撑块的厚度从上到下逐渐递增;所述底座的顶面通过径向滑动机构安装有相间设置的多个模组板和多个模组柱,所述模组板的内侧安装有与内撑块接触的第一模组块,所述模组柱的内侧安装有与内撑块接触的第二模组块,所述第一模组块和第二模组块的厚度均从上到下逐渐递减。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相间设置的多个模组板、多个模组柱同时对筒体进行内撑整形,从而可以极大的提高对筒体的内撑整形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筒体的内撑整形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筒体整形机的内撑结构。
背景技术
在生产筒体类产品时,需要对筒体进行撑涨整形,特别是燃油箱对耐腐蚀性要求高,在双工作压力,以及表压至少是0.03MPa时应密封,产生的过压力必须通过孔或安全阀自行减压,在弯道行驶、倾斜路面或受到冲击时燃油不应从加液的密封盖或压力平衡装置流出,燃油箱必须离开发动机安装,以免在出现交通事故时点燃燃油,在燃油箱筒体的产生过程中,需要对燃油箱筒体进行撑涨处理,这就需要相应的内撑结构。
现有技术中对筒体类产品的内撑结构包括内撑棒,通过内撑棒可以对筒体类产品的内部进行撑涨整形。但是,现有技术中对筒体的内撑主要是通过内撑棒对筒体的内部一点一点的撑涨整形,这样势必会影响到该内撑结构对筒体的内撑整形效率。因此,我们迫切的需要一种可以提高对筒体类产品内撑效率的内撑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筒体整形机的内撑结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一次性对筒体进行内撑整形,从而降低了对筒体内撑整形效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芯轴带动内撑块沿其长度方向伸出,由于内撑块的厚度从上到下逐渐递增,以及第一模组块和第二模组块的厚度均从上到下逐渐递减,这样内撑块会带动第一模组块和第二模组块向底座的径向方向外扩,第一模组块和第二模组块再分别带动模组板、模组柱向底座的径向方向外扩,这样通过相间设置的多个模组板、多个模组柱同时对筒体进行内撑整形,从而可以极大的提高对筒体的内撑整形效率。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筒体整形机的内撑结构,包括底座和芯轴,所述芯轴穿过底座的中部,所述芯轴上从上到下依次安装有多个内撑组件,所述内撑组件包括安装在芯轴上且沿芯轴周向均匀设置的多个内撑块,所述内撑块的厚度从上到下逐渐递增;所述底座的顶面通过径向滑动机构安装有相间设置的多个模组板和多个模组柱,所述模组板的内侧安装有与内撑块接触的第一模组块,所述模组柱的内侧安装有与内撑块接触的第二模组块,所述第一模组块和第二模组块的厚度均从上到下逐渐递减。
优选的,所述第一模组块和第二模组块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模组块沿模组板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多个所述第二模组块沿模组柱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优选的,所述内撑块的侧面一体成型有内撑凸台,所述第一模组块和第二模组块的侧面均开有内撑凹槽,所述内撑凸台位于内撑凹槽内且可在内撑凹槽内滑动。
优选的,所述模组板远离第一模组块的侧面为平面,所述模组柱远离第二模组块的侧面为弧面。
径向滑动机构的优选结构为:所述径向滑动机构包括开在底座顶面且沿其径向设置的多个径向滑槽,所述径向滑槽内安装有径向滑块,所述模组板和模组柱安装在径向滑块的顶面,所述底座的边缘还安装有多个限位回位组件,多个所述限位回位组件与多个径向滑块一一对应。
优选的,所述径向滑块的两侧均开有限位槽,所述底座的顶面安装有多个限位压板,多个所述限位压板与多个径向滑块相间设置,所述限位压板与限位槽接触。
优选的,所述径向滑块的底面开有回位槽,所述限位回位组件包括安装在底座边缘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侧面安装有沿底座径向设置且位于回位槽内的回位弹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焊科机器人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焊科机器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7738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节能环保型配电成套设备
- 下一篇:一种润滑油生产加工用蒸馏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