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搅拌炒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1772910.3 | 申请日: | 2021-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574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任兴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红福人家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43/044 | 分类号: | A47J43/044;A47J43/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凯博企服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482 | 代理人: | 旷春娇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自动 搅拌 炒锅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全自动搅拌炒锅结构,包括锅体支架,所述锅体支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相较于常规锅铲的单向翻炒,通过联动且相对逆向旋转的内旋锅铲和外旋锅铲,可以在炒锅的内外圈区实现对向翻炒,不仅带动了食材交错汇聚提高不同原料间的混合匀度,同时有效提高了炒锅内食材碰撞、翻炒的烈度,保证了炒制的菜肴具有一定的形、味,且相对对向旋转的压气叶片和排气叶片分别进行压气和排气,以此对冲形成气墙,并利用该气墙环罩于炒锅上方,不仅可以在锅内油液溅射出来时对其进行扰动阻挡,避免污染周围环境,同时气墙能够对油烟飘散轨迹收束向上排出,避免其向四周弥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全自动搅拌炒锅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对厨房设备的依赖逐步提高,自动炒锅因其操作简单、加工过程少油烟而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目前市面上的自动炒锅通常是通过电机带动三个锅铲在锅体内转动拨炒食材。
现有专利(公开号:CN206560349U)公开了一种用于炒锅搅拌的自适应伸缩结构,包括伸缩杆、定向套以及弹簧,所述定向套套接在伸缩杆外周,所述弹簧设置在伸缩杆与定向套之间且套接在伸缩杆上,所述弹簧一端抵靠在伸缩杆上设置的限位台阶处。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问题:1、现有设备上的锅铲仅通过单向旋转翻炒内部食材,炒制效果不够好;2、翻炒过程中油液容易溅射污染环境,且油烟容易横向弥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搅拌炒锅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自动搅拌炒锅结构,包括锅体支架,所述锅体支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转动轴的底端贯穿锅体支架并固定套接有主齿轮,且主齿轮的底部通过底座固定连接有内旋锅铲。
所述锅体支架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环座,且环座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与内旋锅铲相配合的外旋锅铲,所述环座活动套接于主齿轮外侧,且环座的内壁通过凹槽嵌设有齿环,所述锅体支架的底部转动连接有中继轮,所述中继轮分别与齿环和主齿轮相互啮合。
所述外旋锅铲的铲柄表面固定连接有压气叶片,所述内旋锅铲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与压气叶片相配合的排气叶片。
优选的,所述环座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与底座相配合的胶帘。
优选的,所述内旋锅铲和外旋锅铲均为通过螺钉分别固定连接在底座和环座上。
优选的,所述环座与底座之间嵌设有轴承。
优选的,所述中继轮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中继轮沿主齿轮呈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压气叶片和排气叶片均为倾斜设置,且压气叶片和排气叶片的倾斜方向相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相较于常规锅铲的单向翻炒,通过联动且相对逆向旋转的内旋锅铲和外旋锅铲,可以在炒锅的内外圈区实现对向翻炒,不仅带动了食材交错汇聚提高不同原料间的混合匀度,同时有效提高了炒锅内食材碰撞、翻炒的烈度,保证了炒制的菜肴具有一定的形、味。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相对对向旋转的压气叶片和排气叶片分别进行压气和排气,以此对冲形成气墙,并利用该气墙环罩于炒锅上方,不仅可以在锅内油液溅射出来时对其进行扰动阻挡,避免污染周围环境,同时气墙能够对油烟飘散轨迹收束向上排出,避免其向四周弥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仰视图。
图中:1、锅体支架;2、电机;3、主齿轮;4、内旋锅铲;5、环座;6、外旋锅铲;7、齿环;8、中继轮;9、压气叶片;10、排气叶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红福人家食品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市红福人家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7729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