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锚定导引管内导丝的球囊管有效
申请号: | 202121768036.6 | 申请日: | 2021-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7808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金泽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 |
代理公司: | 郑州芝麻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73 | 代理人: | 余颖华 |
地址: | 100076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锚定 导引 管内导丝 球囊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锚定导引管内导丝的球囊管,包括球囊管,球囊管由扇形弹片、第一塑形弹片、第二塑形弹片以及球囊组成,扇形弹片围成一个椎体,扇形弹片的左右两边形成一个锥形通槽,扇形弹片围成的椎体的顶面贯穿有通孔,通孔与扇形弹片的顶端内壁形成一个斜坡,扇形弹片的底面固定连接第二塑形弹片,第二塑形弹片的底面固定连接球囊,球囊的末端固定连接第一塑形弹片,第二塑形弹片的侧面切割出一个缺口,第一塑形弹片的底面设置填充机构,填充机构与球囊连接,通过本方案增加了导引导管内的活动操作空间,减小了导引导管内微导管和导丝在向外抽出时的阻碍,进一步提高了微导管和导丝抽出时的操作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锚定导引管内导丝的球囊管。
背景技术
微创介入手术由于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越来越受临床医生的喜爱。导丝作为介入手术的重要工具,它被用来建立器械进入指定位置的通道,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特别是复杂的PCI手术,在有的PCI手术中需要利用导丝分别向导引导管内引入延伸导管和微导管;但在使用微导管等内径较小且无快速交换通道的器械时,会出现因微导管退出而导致的导丝位移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手术进行。现有的解决方法包括双导丝技术、子母双导管技术等。其中,双导丝技术存在因导丝缠绕而阻碍器械沿导丝通过的问题,子母双导管技术因为内层导管的内径较小影响器械操作、退出内层导管时需要延长导丝导致操作不便的问题;此外,由波士顿科学(Boston Scientific)申请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带有可扩张球囊的引导延伸导管,扩张球囊包括位于远端护鞘外侧的阻塞球囊和位于远端护鞘内侧的锚固球囊。其存在以下问题:由于在远侧护鞘内设置膨胀管,导致远侧护鞘的内径变小,影响器械通过;远侧护鞘的硬度较低,不能为锚固提供较强的支撑推力,易出现损伤血管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锚定导引管内导丝的球囊管,通过本方案增加了导引导管内的活动操作空间,减小了导引导管内微导管和导丝在向外抽出时的阻碍,减小了在微导管和导丝在抽出时对病人身体造成的伤害,进一步提高了微导管和导丝抽出时的操作的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锚定导引管内导丝的球囊管,包括球囊管,所述球囊管由扇形弹片、第一塑形弹片、第二塑形弹片以及球囊组成,所述扇形弹片围成一个椎体,所述扇形弹片的左右两边形成一个锥形通槽,所述扇形弹片围成的椎体的顶面贯穿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扇形弹片的顶端内壁形成一个斜坡,所述扇形弹片的底面固定连接第二塑形弹片,所述第二塑形弹片的底面固定连接球囊,所述球囊的末端固定连接第一塑形弹片,所述第二塑形弹片的侧面切割出一个缺口,所述第一塑形弹片的底面设置填充机构,所述填充机构与所述球囊连接。
优选的,所述填充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塑形弹片底面的气阀,所述气阀与所述第一塑形弹片的底面固定连接,并贯穿所述第一塑形弹片的底面,所述气阀与所述球囊相互连通。
优选的,所述扇形弹片的左右两侧交错分布。
优选的,所述球囊呈多个等距离环形分布在所述第二塑形弹片的底面,且所述球囊呈麻花状交错分布。
优选的,所述第二塑形弹片为一个环形,所述第二塑形弹片的两端切断口不处于同一圆面上,所述扇形弹片侧面的锥形通槽与所述第二塑形弹片上的所述缺口相连接,且所述锥形通槽末端的宽度与所述缺口的宽度相等。
优选的,所述第一塑形弹片的外形结构与所述第二塑形弹片的外形结构相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本方案增加了导引导管内的活动操作空间,减小了导引导管内微导管和导丝在向外抽出时的阻碍,减小了在微导管和导丝在抽出时对病人身体造成的伤害,进一步提高了微导管和导丝抽出时的操作的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未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7680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