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EDM圆棒电极装夹治具有效
申请号: | 202121759881.7 | 申请日: | 2021-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183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田峰;李涛;黄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耕德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11/02 | 分类号: | B25B11/02;B25B13/48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5 | 代理人: | 束晓前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edm 电极 装夹治具 | ||
EDM圆棒电极装夹治具,用于圆棒电极的装夹,包括治具主体、弹簧夹套、上盖和扳手,治具主体顶面开设有竖直向下延伸的锥形孔,弹簧夹套置于锥形孔内,治具主体上部外壁设为外螺纹段,上盖中孔内壁开设有对应的内螺纹段,外壁设有外六角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治具通过采用螺帽压紧弹簧夹套的结构,使夹套收紧的方式装夹2D圆棒电极,从而达到圆棒电极的快速免校正的装夹,且电极中心治具相一致,配合快速装夹套件的高精度重复定位,及CMM补正系统,实现EDM半自动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EDM圆棒电极装夹治具。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化时代电子产品更新飞快,客户对产品的开发周期要求越来越短。
由于现有的2D圆棒电极基本都是用螺钉锁的方式装夹,此装夹方案会带来以下弊端:1.螺钉会压伤装夹位,导致二次利用校正难;2.电极垂直度需要校正;3.不利于自动化作业的推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EDM圆棒电极装夹治具,通过采用螺帽压紧弹簧夹套的结构,使夹套收紧的方式装夹2D圆棒电极,从而达到圆棒电极的快速免校正的装夹,且电极中心治具相一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EDM圆棒电极装夹治具,用于圆棒电极的装夹,包括治具主体、弹簧夹套、上盖和扳手,治具主体顶面开设有竖直向下延伸的锥形孔,弹簧夹套置于锥形孔内,治具主体上部外壁设为外螺纹段,上盖中孔内壁开设有对应的内螺纹段,外壁设有外六角结构。装夹前先松开上盖,待弹簧夹套松开,插入圆棒电极至夹套中,通过扳手拧紧上盖挤压弹簧夹套,弹簧夹套顺着治具主体内的锥形孔向下移动从而收紧夹紧电极。
作为优选,所述治具主体底面开设有一定数量的孔并连接有重复定位套件。治具主体通过孔定位及连接重复定位套件,实现准确的定位及快速的装夹。
作为优选,所述上盖的内螺纹段上方内壁设有限位环,弹簧夹套上方外壁开设有环槽,限位环起到装夹圆棒电极时下压弹簧夹套以及避免与弹簧夹套脱离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实用新型的治具通过采用螺帽压紧弹簧夹套的结构,使夹套收紧的方式装夹2D圆棒电极,从而达到圆棒电极的快速免校正的装夹,且电极中心治具相一致,配合快速装夹套件的高精度重复定位,及CMM补正系统,实现EDM半自动化生产;
2、不压伤电极装夹位提升二次利用率;
3、有效提升机台的稼动率和生产效率,降低了加工者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治具主体的一个立体图(上视);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治具主体的另一个立体图(下视);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治具主体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上盖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上盖的剖视图。
图中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治具主体;1.1、锥形孔;1.2、外螺纹段;1.3、孔;2、弹簧夹套;3、上盖;3.1、内螺纹段;3.2、外六角结构;3.3、限位环;4、扳手;5、重复定位套件;100、圆棒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方式为:如图1-3所示,EDM圆棒电极装夹治具,用于圆棒电极100的装夹,包括治具主体1、弹簧夹套2、上盖3、扳手4和重复定位套件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耕德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耕德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7598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