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细线径的金属丝的绕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758473.X | 申请日: | 2021-07-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079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 发明(设计)人: | 姚友谊;胡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西科微波通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F41/094 | 分类号: | H01F41/094 |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郭艳艳 |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细线 金属丝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细线径的金属丝的绕制装置,具体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一种超细线径的金属丝的绕制装置,包括:底座、第一边座、第二边座、绕制安装竖板以及绕制组件;底座的两侧边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一边座和第二边座,绕制安装竖板设置在第一边座和第二边座之间,绕制安装竖板竖直设置在底座上,并且与底座连接,绕制组件包括第一引导滚轮、第二引导滚轮和绕线组件,第一引导滚轮和第二引导滚轮分别设置在绕制安装竖板上,绕线组件贯穿设置在绕制安装竖板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绕制操作简单便捷,并且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手工绕制过程中出现的绕制不紧密、有重叠以及绕制匝数不准确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细线径的金属丝的绕制装置。
背景技术
微组装技术是综合运用高密度多层基板技术、多芯片组装技术、三维立体组装技术和系统级组装技术,将集成电路裸芯片、薄/厚膜混合电路、微小型表面贴装元器件等进行高密度互联,构成三维立体结构的高密度、多功能模块化电子产品的一种先进电气互联技术。随着电子信息产品向小型化、轻量化、高工作频率、高可靠性和低成本等方向发展,对微组装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
金丝线圈在微波组件内部起到固定电感的作用。线圈有阻碍交流电流通过的作用,而对稳定的直流电压却不起作用,所以线圈可以在交流电路中作阻流、变压、交联、负载等。当线圈和电容配合时,可做调谐、滤波、选频、分频、退耦等。通常在微波组件内使用的金丝线圈线径仅25μm,较其他线圈线径300μm~500μm来说,属于超细线径的范畴。
在现有对超细线径的金属丝线圈进行手工绕制中,金属丝容易折断,线圈绕制不紧密、松散,线圈各匝之间有重叠,线圈匝数不准确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细线径的金属丝的绕制装置,以解决现有绕制不紧密,有重叠和匝数不准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超细线径的金属丝的绕制装置,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的绕制安装竖板以及设置在绕制安装竖板上的绕线组件;绕线组件包括第一引导滚轮、第二引导滚轮和绕线组件,第一引导滚轮和第二引导滚轮分别设置在绕制安装竖板的同一侧,绕线组件贯穿设置在绕制安装竖板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绕制组件的第一\第二引导滚轮设置在绕制安装竖板的上,使提供金属丝的线轴通过先绕制在第一\第二引导滚轮然后再进行线圈的绕制,经过第一\第二引导滚轮的引导,使金属丝在绕制的过程中始终处于绷紧状态,避免在绕制的时候出现不紧密和线圈重叠以及匝数部准确的现象。通过将第一\第二引导滚轮分别设置在绕制安装竖板的同一侧,使由金属丝线轴引出的金属丝能够在第一\第二引导滚轮的牵引下,使金属丝在绕制的过程中始终处于绷紧的状态,避免金属丝出现松散的现象,影响绕制的金属丝线圈的质量。
进一步地,上述绕线组件包括手柄和转轴,转轴包括绕制端和自由端,绕制端设置有绕制杆,转轴穿过绕制安装竖板并与绕制安装竖板转动配合,绕制端与第一引导滚轮和第二引导滚轮位于绕制安装竖板同一侧,自由端与手柄连接,并且位于绕制安装竖板的另一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转轴的自由端安装手柄,并且将其设置在背向第一\第二引导滚轮的一侧,便于在绕制的过程中,用手旋转手柄,进行绕制操作;转轴的绕制端与第一\第二引导滚轮设置在同一侧,使金属丝能够通过第一\第二引导滚轮然后在转轴的绕制端上的绕制杆上进行缠绕操作,进一步提升手工绕制超细线径的金属丝的效率。
进一步地,上述绕线组件还包括固定块,固定块设置在绕制安装竖板的顶部,转轴设置在固定块和绕制安装竖板之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固定块设置在绕制安装竖板顶部,并且将转轴设置在固定块和绕制安装竖板之间,使转轴能够在固定块和绕制安装竖板之间实现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西科微波通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西科微波通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75847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速车辆数据分析平台装置
- 下一篇:一种塑料米自动上料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