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用控温箱体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750028.9 | 申请日: | 2021-07-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6808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 发明(设计)人: | 吴德;邹宇;程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50/242 | 分类号: | H01M50/242;H01M50/249;H01M50/289;H01M50/258;H01M50/271;H01M10/613;H01M10/615;H01M10/625;H01M10/6567;H01M10/6563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靳红妍 |
| 地址: | 230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用控温 箱体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池用控温箱体,包括主箱体以及设置在主箱体内并具有开口的副箱体,主箱体内壁开设有与副箱体开口端相适配的卡槽且副箱体开口端卡接在卡槽内,副箱体内布设有电池;副箱体外壁上连接有多个吸能盒且多个吸能盒均与主箱体内壁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主箱体与副箱体之间设置用于减震的吸能盒,吸能盒的截面形状为S形结构,S形结构的吸能盒在碰撞时,能够吸收碰撞冲击过程中产生的能量,进一步提高了电池组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用控温箱体。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推广与普及,汽车电池组的要求也应不断提高,一方面,汽车电池组一般放置于汽车地板骨架上,当发生正碰、侧碰乃至追尾时,如果没有对电池组进行很好的吸能防护,碰撞时容易导致电池组发生自燃等危险情况;另一方面,市面上的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目前还普遍偏弱,一部分原因归结于汽车电池组没有处于合适的温度环境中工作,从而当汽车长时间在高温及高寒环境运行时,会导致电池组的续航效率和容量大打折扣。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池用控温箱体。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池用控温箱体,包括主箱体以及设置在主箱体内并具有开口的副箱体,主箱体内壁开设有与副箱体开口端相适配的卡槽且副箱体开口端卡接在卡槽内,副箱体内布设有电池;副箱体外壁上连接有多个吸能盒且多个吸能盒均与主箱体内壁连接。
优选的,副箱体开口端设置有可对副箱体开口进行封闭的伸缩板件。
优选的,伸缩板件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相对布置并均固定在副箱体开口端内壁,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相对一侧分别内凹形成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底端面固定有电磁铁,第二凹槽内滑动配合安装有可伸入第一凹槽内的滑板,滑板靠近第一固定板一侧内凹形成有第三凹槽且第三凹槽底端面固定有铁板,第三凹槽外设置有可伸入第一凹槽内的橡胶板且第三凹槽内设置有与橡胶板连接的弹簧。
优选的,主箱体上开设有散热槽。
优选的,主箱体内壁靠近散热槽位置安装有风扇。
优选的,主箱体外部安装有水箱,水箱上连接有进水管,副箱体内设置有与水箱连接并形成循环回路的控温管件。
优选的,控温管件包括等间距平行依次设置的第一控温管、第二控温管、第三控温管、第四控温管,第一控温管的进水口通过第一连接管与第三控温管的进水口连接,第一控温管的出水口通过第二连接管与第三控温管的出水口连接,第二控温管的进水口通过第三连接管与第四控温管的进水口连接,第二控温管的出水口与第四连接管的出水口连接;水箱设置有第一排水口、第二排水口且第一排水口、第二排水口分别连接有第一通管、第二通管,第一通管、第二通管分别与第一连接管、第三连接管连接;水箱设置有第一回水口、第二回水口且第一回水口、第二回收口分别连接有第一回水管、第二回水管,第一回水管、第二回水管分别与第二连接管、第四连接管连接。
优选的,水箱的第一排水口通过第一换向阀连接有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管,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管均与第一通管连接,第一排水管上安装有第一冷凝器,第一通管上安装有第一液压泵。
优选的,水箱的第二排水口通过第二换向阀连接有第三排水管、第四排水管,第三排水管、第四排水管均与第二通管连接,第三排水管上安装有第二冷凝器,第二通管上安装有第二液压泵。
优选的,副箱体内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与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7500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