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泄漏的生物质燃料电池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747853.3 | 申请日: | 2021-07-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437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 发明(设计)人: | 严凯;张曼;刘瑶钰;王宇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M8/16 | 分类号: | H01M8/16;H01M8/02;H01M8/04007;H01M8/04701;H01M8/0432;H01M8/04664 |
| 代理公司: | 重庆律知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81 | 代理人: | 殷兴旺 |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泄漏 生物 燃料电池 | ||
1.一种防泄漏的生物质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结构(1),所述主体结构(1)包括箱体(101)、箱盖(102)、生物质燃料电池本体(106)、漏水传感器(104)、蜂鸣器(108)以及控制器(109),所述箱体(101)的上部为开口结构,所述箱盖(102)通过第一螺钉(103)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101)的上部,所述生物质燃料电池本体(106)通过减震组件(3)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101)的内部,所述漏水传感器(104)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101)的内底壁上部,所述蜂鸣器(108)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101)的外侧壁上,所述控制器(109)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101)的内侧壁上,且所述控制器(109)分别与所述蜂鸣器(108)以及所述漏水传感器(104)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109)、所述蜂鸣器(108)以及所述漏水传感器(104)均与所述生物质燃料电池本体(106)电性连接;
散热组件(2),所述散热组件(2)包括半导体制冷片(201)以及温控开关(202),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01)嵌装在所述箱体(101)的一侧壁上,且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01)的制冷面朝向所述箱体(101)的内部设置,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01)的发热面朝向所述箱体(101)的外部设置,且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01)与所述生物质燃料电池本体(106)串联连接,所述温控开关(202)固定安装在所述生物质燃料电池本体(106)的侧面上,且所述温控开关(202)串接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01)与所述生物质燃料电池本体(106)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泄漏的生物质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3)包括两个条形支撑板(301),每个所述条形支撑板(301)的底部均通过第二螺钉(304)固定安装有两个橡胶垫块(303),且每个所述条形支撑板(301)的上部均与所述生物质燃料电池本体(106)的底部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橡胶垫块(303)的底部均与所述箱体(101)的内底壁上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泄漏的生物质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橡胶垫块(303)的两端均预留有半圆形凹槽,且每个所述橡胶垫块(303)的中部均预留有腰形通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泄漏的生物质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条形支撑板(301)之间还固定安装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条形连接板(30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泄漏的生物质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箱盖(102)与所述生物质燃料电池本体(106)之间还设有顶紧件(4),所述顶紧件(4)包括圆柱形壳体(401)、端盖(402)、弹簧(406)、导向块(405)、导向杆(404)以及橡胶板(403),所述圆柱形壳体(401)竖直且固定地安装在所述箱盖(102)的底部,所述端盖(402)固定安装在所述圆柱形壳体(401)的底端端部,所述弹簧(406)以及所述导向块(405)从上至下依次活动安装在所述圆柱形壳体(401)的内部,且所述弹簧(406)处于压缩状态,所述导向杆(404)活动且竖直地安装在所述端盖(402)的中心位置处,且所述导向杆(404)的上端与所述导向块(405)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橡胶板(403)固定安装在所述导向杆(404)的底端端部,且所述橡胶板(403)的底部与所述生物质燃料电池本体(106)的上部相抵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泄漏的生物质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01)的一侧壁上还设有穿线组件(5),所述穿线组件(5)包括穿线筒(501)、锁紧帽(503)以及橡胶密封圈(502),所述穿线筒(501)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101)的一侧壁外部,且所述穿线筒(501)与所述箱体(101)的内部相连通,所述锁紧帽(503)螺接在所述穿线筒(501)的外部,所述橡胶密封圈(502)安装在所述锁紧帽(503)与所述穿线筒(501)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74785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石炉尾气回收利用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电气五防联锁开关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