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河道微生态系统构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746324.1 | 申请日: | 2021-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63145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王雯雯;费晓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31/02 | 分类号: | A01G31/02;A01G33/00;A01K63/00;C02F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伟智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25 | 代理人: | 张岱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鞍山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河道 生态系统 构建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河道微生态系统构建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由竹制材料制作而成的正方体、长方体或圆柱形框架;所述框架的顶部设置有一个由渔网围成的喇叭状开口,所述框架的外围由小网孔的渔网布包覆;所述框架的底部设置有种植槽,在种植槽内铺设植物种植基质;在基质上种植沉水植物,在装置内放养多类型的水生动物。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适用于该类河道的微生态系统构建装置,可为沉水植物定植生长、水生动物繁衍避难提供场所,最终目的是构建河道水生态系统,提升水体自净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河道微生态系统构建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自2016年启动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经过几年的治理,截止至2020年底,我国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了98.2%。近年来,地级及以上城市逐渐从黑臭水体治理转变为水环境持续改善、断面达标。河道水质的持续改善需依靠水体的自净能力,恢复自净能力的前提就是构建水生态系统。
我国目前的城市河道大多兼具防洪排涝功能,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自然河流底部被推平,以混凝土覆盖了原始的土质河底,以直立挡墙取代了自然驳岸,使河道成为了三面光的排水沟,这种做法剥夺了水生生物赖以生存和繁衍的空间,汛期河道流速大,水生植物生长固着困难,水生动物无可避难繁衍的场所,水生态系统几近丧失。
完善的水生态系统内容丰富,包含分解者、生产者和消费者,三者在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系统运转过程中,能将水中的氨氮、TP等污染物分解转化,从而起到清除水体污染物的作用。沉水植物是水下重要的生产者,其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元素用于自身生长,为多种可降解污染物的微生物提供附着的空间,也为水生动物提供食物来源;水生动物主要包括底栖动物、浮游动物和鱼类,是消费者,底栖动物可过滤悬移质,摄食生物碎屑,浮游动物可摄食藻类,鱼类可摄食沉水植物、浮游动物等,水生动物通过摄食作用降低水体中悬浮质含量,提升水体透明度。沉水植物和水生动物构成水下食物链,在构建水生态系统中,完整的食物链是水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前提。
目前有关城市三面光河道水质净化装置的专利很多,但大多集中在依靠浮床种植挺水植物,或者采用人工水草的形式净化水体。前者仅依靠挺水植物对水体的净化效果非常有限,且汛期流速较大,浮床很容易被冲散;后者净化水体的原理是依靠人工水草挂膜,但生物膜附着后很容易就变黑显脏,景观性极差。另有一些专利侧重于构建多样的河道生境,例如构建多样驳岸、建造河底导流结构等。营造多样生境对水生态系统的构建有一定效果,但这些装置的应用性有限,因为很多城市河道两侧就是人行道,没有空间或很难改造现有的直立挡墙,河道导流结构也存在阻碍行洪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河道微生态系统构建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河道微生态系统构建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由竹制材料制作而成的正方体、长方体或圆柱形框架;所述框架的顶部设置有一个由渔网围成的喇叭状开口,所述框架的外围由小网孔的渔网布包覆;
所述框架的底部设置有种植槽,在种植槽内铺设植物种植基质;
在基质上种植沉水植物,在装置内放养多类型的水生动物。
进一步的,所述的微生态装置的框架是由竹筒、竹片制作而成,所述的竹筒一分为二,若干个1/2竹筒构成了装置垂直于河底的棱,竹筒内凹的结构可为水生动物提供避难繁衍的场所,避免汛期被冲走;所述的竹片宽度5~10cm,固定在相邻的1/2竹筒上,构成了平行于河底的棱。
进一步的,所述的微生态装置的框架外围由2层小网孔的渔网包覆,渔网直径不大于3mm。小网孔的渔网可减缓汛期水流速度,保护装置内的沉水植物和水生动物不被水流冲散。
进一步的,所述的微生态装置的顶部有一个由小网孔渔网围成的喇叭状开口,所述的喇叭口头部为竹片构成的圆形,直径需不小于20cm,最大直径由微生态装置的长宽尺寸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7463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用微藻进行室内养殖的水蚤收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拆卸的簸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