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压裂泵阀箱、压裂泵及压裂车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745739.7 | 申请日: | 2021-07-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865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 发明(设计)人: | 王洋;杜珊;王东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石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B53/16 | 分类号: | F04B53/16;F04B53/10;F04B53/22;F04B53/00;F16F15/023 | 
| 代理公司: | 北京隆源天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3 | 代理人: | 丁晴晴 |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昌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裂泵阀箱 压裂泵 压裂车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裂泵阀箱、压裂泵及压裂车,属于压裂泵技术领域。所述压裂泵阀箱包括阀箱主体、柱塞进出阀门和阀口套件,所述柱塞进出阀门设置于所述阀箱主体的侧壁,所述柱塞进出阀门内形成用于柱塞进出的第一通道,所述阀口套件设置于所述柱塞进出阀门靠近所述柱塞的一端内壁处,且所述阀口套件与所述柱塞进出阀门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柱塞进出阀门的内部增设阀口套件,将阀口套件作为损耗品,对柱塞及阀箱进行保护,并通过更换阀口套件小部件,延长阀箱使用寿命,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压裂泵阀箱、压裂泵及压裂车。
背景技术
目前,在石油、页岩气开采领域,压裂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石油、页岩气的开采量。压裂的方法分水力压裂和高能气体压裂两大类,水力压裂是靠地面高压泵车车组将流体高速注入井中,借助井底憋起的高压,使油层岩石破裂产生裂缝,为防止泵车停止工作后压力下降,裂缝又自行合拢,在地层破裂后的注入液体中,混入比地层密度大数倍的砂子,同流体一并进入裂缝,并永久停留在裂缝中,支撑裂缝处于开启状态,使油流环境长期得以改善。
压裂泵是压裂开采过程中的主要设备之一,压裂泵能够将压裂液运输到井底,致使井底的岩石裂开从而提高石油渗透率,增加石油在地层下方的快速流动以提高产油率。压裂泵的结构主要分为动力端和液力端两部分。液力端又称作泵头,主要包括缸体、缸套、活塞杆、活塞、吸入阀、排出阀等零部件。动力端用于将转动能量转化成直线往复运动能量传递给活塞,液力端的活塞杆由车台的发动机通过液力机械传动箱经传动轴驱动,在液力端的缸体中带动活塞做往复运动。
泵送的压裂液一般含砂且具有腐蚀性,这就要求直接和压裂液接触的柱塞、缸套、阀、阀座以及泵头等应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但现有的压裂泵阀箱液压杆通道内壁非常容易磨损,且损坏较快,需要经常进行更换,费时费力,增加经济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压裂泵阀箱液压杆通道内壁易磨损且损坏较快,需经常更换,费时费力。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压裂泵阀箱,包括阀箱主体、柱塞进出阀门和阀口套件,所述柱塞进出阀门设置于所述阀箱主体的侧壁,所述柱塞进出阀门内形成用于柱塞进出的第一通道,所述阀口套件设置于所述柱塞进出阀门靠近所述柱塞一端的内壁处,且所述阀口套件与所述柱塞进出阀门可拆卸连接。
较佳地,所述柱塞进出阀门的接口为环形接口,所述阀口套件为与所述柱塞进出阀门的接口相匹配的环状结构。
较佳地,所述阀口套件分别与所述柱塞进出阀门螺纹连接。
较佳地,所述柱塞进出阀门的内壁设置有限位孔,所述阀口套件的外壁设置有适于与所述限位孔相配合的限位件。
较佳地,所述柱塞进出阀门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多个所述柱塞进出阀门平行且间隔设置。
较佳地,所述阀箱主体上设置有贯穿其顶壁和底壁的阀箱进出阀门,所述阀箱进出阀门内形成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相交,所述阀箱主体的侧壁设置有适于压裂液通过的高压流道口,所述高压流道口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相互连通。
较佳地,还包括阀箱座和加强筋,所述阀箱座与所述阀箱主体连接,所述加强筋设置于所述阀箱座与所述阀箱主体相连接的部位。
较佳地,还包括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减震支撑柱和液压支撑柱,所述液压支撑柱设置于所述减震支撑柱内部,所述减震支撑柱设置于所述阀箱座的底部或者所述阀箱主体底壁未设置阀门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压裂泵阀箱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石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未经三一石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7457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