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深厚淤泥环境的钢管桩稳定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744578.X | 申请日: | 2021-07-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6298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1 |
| 发明(设计)人: | 庞浩然;刘海龙;丁光才;徐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3/00 | 分类号: | E02D13/00;E02D5/28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铭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04 | 代理人: | 孙伟峰 |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深厚 淤泥 环境 钢管 稳定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厚淤泥环境的钢管桩稳定结构,包括第一钢管桩和第二钢管桩,所述第一钢管桩与第二钢管桩管体外径中部分别设置有第一锁紧箍与第二锁紧箍,所述第一锁紧箍与第二锁紧箍的内侧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锁紧板,所述锁紧板均通过锁紧螺栓与U型连接器相连,所述U型连接器前端凹槽内滑动连接有锁紧滑块,所述第一钢管桩与第二钢管桩底端均固定连接有上法兰盘,所述上法兰盘底端均通过螺栓与下法兰盘相连,所述下法兰盘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入泥管。本实用新型中,钢管桩之间的连接稳定,保证了相邻钢管桩之间的距离不会发生变化,并且入泥管在淤泥中的稳定性高不易发生偏移,值得大力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建设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深厚淤泥环境的钢管桩稳定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桥梁技术的高速发展,跨江跨海桥梁迅猛发展,其辅助施工的钢栈桥及钢平台在国内外有着广泛应用,国内在跨江河湖海上的桥梁施工一般都采用搭设钢栈桥的施工方案,钢栈桥的结构形式一般是下部采用门式钢管桩基础,上部采用贝雷梁或型钢结构,随着钢栈桥、平台的广泛应用,在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下,特别是在应对海域复杂恶劣条件下的栈桥设计施工成为项目成功的关键,因此,钢栈桥在台风、潮汐、深厚软土、斜岩等气候和地质情况下如何设计和施工,并保证其稳定性,是栈桥及钢平台设计施工中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我国在进行桥梁打桩施工时,对于较深海域需要用打桩船进行打桩,钢管桩之间如果事先连接在一起就会增加打桩难度,通常会对钢管桩单独打桩降低打桩难度然后通过连接件将相邻钢管桩进行连接,但这种连接结构易受到海水腐蚀发生松动且不易更换,同时嵌入淤泥的钢管容易发生偏移影响建筑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基于深厚淤泥环境的钢管桩稳定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深厚淤泥环境的钢管桩稳定结构,包括第一钢管桩和第二钢管桩,所述第一钢管桩与第二钢管桩管体外径中部分别设置有第一锁紧箍与第二锁紧箍,所述第一锁紧箍与第二锁紧箍的内侧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锁紧板,所述锁紧板均通过锁紧螺栓与U型连接器相连,所述U型连接器前端凹槽内滑动连接有锁紧滑块,所述U型连接器顶端与底端前方均设置有插槽,所述第一钢管桩与第二钢管桩底端均固定连接有上法兰盘,所述上法兰盘底端均通过螺栓与下法兰盘相连,所述下法兰盘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入泥管,所述入泥管管体外径均设置有多个稳定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钢管桩与第二钢管桩顶端均固定连接有打桩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锁紧螺栓与锁紧滑块螺纹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U型连接器顶端对应插槽内滑动连接有T型插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U型连接器底端中部固定连接有透明套筒,所述透明套筒内部设置有铅坠。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钢管桩与第二钢管桩的外侧一端对应第一锁紧箍与第二锁紧箍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卡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上法兰盘与下法兰盘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垫。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入泥管底端均固定连接有锥头。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74457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传感器探头支臂机构
- 下一篇:一种分级堆载预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