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稳定型点胶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740453.X | 申请日: | 2021-07-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5423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峰;陈雨辰;徐小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特瑞特机器人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5C5/02 | 分类号: | B05C5/02;B05C11/10 |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王健 |
| 地址: | 215011 江苏省苏州市高***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稳定 型点胶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稳定型点胶设备,包括供胶机构和混胶阀,所述供胶机构与混胶阀之间通过导胶管连通,所述导胶管上安装有一阀体,所述阀体包括本体、分别位于本体内部两端的驱动腔和具有进胶通道、出胶通道、排胶通道的供胶腔,所述阀体的进胶通道通过导胶管与供胶机构连通,所述阀体的出胶通道通过导胶管与混胶阀连通,所述驱动腔与供胶腔之间设置有一中间通孔,一位于中间通孔中的柱塞杆的左端、右端分别位于驱动腔、供胶腔内。本实用新型稳定型点胶设备便于将点胶过程中导胶管中存在气泡的废胶排出,保证点胶品质和产品加工的品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点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稳定型点胶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品的不断升级以及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对注胶、点胶设备需求更加广泛和多样化,如汽车电子、新能源、电机、传感器、电容及点火线圈等行业更严格的要求,促使注胶、点胶设备制造技术及产品质量不断的提升,同时也对注胶、点胶设备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点胶过设备工作过程中,一旦发现管道中出现气泡或者杂质等,需要暂停设备,等待作业员手动将气泡或者杂质完全排出后,再启动设备,不利于自动化流水线生产,也大大降低了点胶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稳定型点胶设备,该稳定型点胶设备便于将点胶过程中导胶管中存在气泡的废胶排出,保证点胶品质和产品加工的品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稳定型点胶设备,包括供胶机构和混胶阀,所述供胶机构与混胶阀之间通过导胶管连通,所述导胶管上安装有一阀体,所述阀体包括本体、分别位于本体内部两端的驱动腔和具有进胶通道、出胶通道、排胶通道的供胶腔,所述阀体的进胶通道通过导胶管与供胶机构连通,所述阀体的出胶通道通过导胶管与混胶阀连通,所述阀体的排胶通道通过排胶管连接到一废液盒;
所述驱动腔与供胶腔之间设置有一中间通孔,一位于中间通孔中的柱塞杆的左端、右端分别位于驱动腔、供胶腔内,所述排胶通道与供胶腔连通的一端安装有一第一垫片,所述柱塞杆的左端具有一可与第一垫片密封配合的柱塞头,此柱塞杆靠近柱塞头位置设置有一凸缘部,所述中间通孔与供胶腔连通的一端安装有一可供凸缘部密封接触的第二垫片,所述柱塞杆与本体之间在中间通孔左端与出胶通道之间具有一间隙通道;
所述柱塞杆的右端固定有一与驱动腔内壁密封连接的活塞盘,此活塞盘位于左进气口和右进气口之间,一供柱塞杆嵌入的导向套安装于柱塞杆中部,当活塞盘在左进气口或者右进气口驱动下在驱动腔中左右移动时,柱塞杆的柱塞头相应地在供胶腔中左右移动,从而使得柱塞杆的柱塞头与第一垫片接触或者柱塞杆的凸缘部与第二垫片接触;
所述导向套与出胶通道、驱动腔之间各设置有一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密封连接于柱塞杆与本体之间,所述密封圈包括套装于柱塞杆上的环形基座、与柱塞杆密封配合的第一密封唇和与本体密封连接的第二密封唇,所述第一密封唇、第二密封唇一体成型于环形基座的同一侧并与环形基座围成一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设置有一支撑骨架,所述支撑骨架的第一支撑壁与第一密封唇面接触,所述支撑骨架的第二支撑壁与第二密封唇面接触,倾斜设置的所述第一支撑壁、第二支撑壁之间形成一锐角,所述第一支撑壁上开有若干个延伸至第二支撑壁上的内槽口,所述第二支撑壁上开有若干个延伸至第一支撑壁上的外槽口,所述内槽口、外槽口沿周向交错设置;
所述导向套包括导向部和位于导向部左端的侧表面上的凸起部,此导向套的凸起部位于本体的限位凹槽内,所述柱塞杆嵌入导向部的通孔内,所述导向部的通孔内壁与柱塞杆外侧面接触,导向部的通孔内壁表面沿轴向开有若干个小凹槽,此若干个小凹槽沿周向间隔分布。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
1.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支撑壁的厚度大于第一支撑壁的厚度。
2.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支撑壁、第二支撑壁相对的表面上具有相向设置的一对凸缘部,所述凸缘部的端面与第一支撑壁、第二支撑壁的端面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特瑞特机器人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特瑞特机器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7404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