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贴合度且易于脱模的吸塑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2121740038.4 | 申请日: | 2021-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7507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王鹏举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荣和立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51/36 | 分类号: | B29C51/36;B29C51/44;B29C51/38 |
代理公司: | 南京金宁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79 | 代理人: | 张希睿 |
地址: | 215331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陆家镇金阳***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贴合 易于 脱模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贴合度且易于脱模的吸塑模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架和L型支架,所述L型支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上模具,所述上模具的两端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紧贴组件,所述安装架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下模具,所述下模具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块固定垫,所述固定垫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升降组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紧贴组件,使上模具与下模具贴合更加紧密,达到提高贴合度的目的,通过设置升降组件,对脱模工作进行优化准备,方便后续脱模工作,避免强行使用外力对模具以及产品造成损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塑模具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贴合度且易于脱模的吸塑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或问题:
1、现有的吸塑模具常常上下模具间的贴合度达不到要求,贴合不紧密,导致吸塑过程中有缝隙而造成产品不合格,吸塑不成功等问题时常发生;
2、传统的吸塑模具通常在脱模时有难以脱模的问题,通常需要强行使用外力撬开来进行脱模,导致在外力作用下对模具以及产品都可能造成损伤,脱模效果极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高贴合度且易于脱模的吸塑模具,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贴合度且易于脱模的吸塑模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架和L型支架,所述L型支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上模具,所述上模具的两端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紧贴组件,所述安装架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下模具,所述下模具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块固定垫,所述固定垫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升降组件。
可选的,所述紧贴组件包括凹槽杆、移动盒和固定杆,所述凹槽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上模具的侧壁,所述移动盒的侧壁滑动连接于凹槽杆的侧壁,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移动盒的侧壁。
可选的,所述移动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
可选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L型凹槽杆、第一齿轮和第一电机,所述L型凹槽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弹簧的一端,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连接于安装架的内壁,所述第一齿轮的侧壁固定连接于第一电机的输出端。
可选的,所述安装架的两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块,所述安装架的两端侧壁均开设有通孔。
可选的,所述凹槽杆为类工字结构,所述移动盒通过与工字槽相啮合滑动连接于凹槽杆的侧壁,且所述第二齿轮与凹槽杆的凹槽相啮合。
可选的,所述安装架的底部两侧开设有孔洞,所述L型凹槽杆的竖杆通过穿插孔洞滑动连接于安装架的内部,且所述第一齿轮与L型凹槽杆的凹槽相啮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贴合度且易于脱模的吸塑模具,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紧贴组件,并通过紧贴组件将上下模具紧固贴合,使其之间的贴合度更加紧密,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松动,避免由于贴合度不佳导致缝隙过大造成产品不合格,吸塑不成功的问题发生;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升降组件,并通过弹簧对下模具起到上下震荡的作用,使吸塑完成后的产品在模具内震动从而对脱模起到先前优化处理,达到便于后续脱模的目的,避免强行使用外力对模具以及产品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荣和立模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荣和立模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7400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