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吊装工装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738503.0 | 申请日: | 2021-07-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562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 发明(设计)人: | 井学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D9/28 | 分类号: | C21D9/28;B66C1/1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何惠琴;喻学兵 |
| 地址: | 20024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吊装 工装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轴类零件热处理的吊装工装,轴类零件的顶部轴段设置有沿着第一轴线贯穿的通孔,第一轴线穿过轴类零件的轴心线且与轴心线垂直,其特征在于,吊装工装包括吊挂件和转接件,转接件中,转接部通过上端绕着第二轴线可摆动地吊挂于吊挂件,第二轴线穿过轴心线且与轴心线垂直,并且第二轴线与第一轴线相交,套筒连接转接部的下端,具有筒壁和横穿筒壁的穿孔,销轴,轴类零件的顶部轴段容置于套筒的筒壁围成的筒孔中,销轴设置成可穿过套筒的穿孔和轴类零件的通孔而将轴类零件与套筒连接,轴类零件的顶部轴段与筒孔之间具有预定尺寸的间隙。上述吊装工装可以在避免热处理弯曲变形的同时,避免操作繁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处理工装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轴类零件热处理的吊装工装。
背景技术
航空涡扇发动机一般包括风扇增压机、高压压气机、燃烧室、高压涡轮和低压涡轮等单元体。发动机工作时,高压涡轮转子驱动高压压气机转子,低压涡轮转子通过低压涡轮轴并驱动风扇增压机转子。高压压气机、燃烧室和高压涡轮统称为核心机,位于低压涡轮与风扇增压级之间,因此低压涡轮与风扇增压机之间需要通过细长的低压涡轮轴来传递扭矩,并且低压涡轮轴的内部是空心的,以便冷却气体能够从前端传递至低压涡轮,用于冷却、排气等。因此,航空发动机的低压涡轮轴一般是细长、空心、成喇叭状的结构,长度可达1.5米以上,民用涡扇发动机的低压涡轮轴长度可达2.5米至3米。
细长、空心、成喇叭状结构的低压涡轮轴零件通常由细长的锻件通过机械加工而成,目前锻件结构有实心和空心两种形式。实心结构简单,但因为余量分布较厚,特别是锻件中心部位,在锻件过程热处理存在热处理无法淬透问题导致材料应力分布不均,零件在后续加工中容易出现严重变形而无法使用,因此,目前普遍采用轴心空心锻件热处理。但空心、细长锻件,因为水平放置热处理过程中变形不可控,因此需要采用垂直吊挂方式进行热处理。
然而,采用垂直吊装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中,采用倒T型穿芯轴方式实现锻件吊装热处理方式,由于中间芯轴填充了轴心空心大部分空间,阻碍了热传递,不利于零件热处理自由变形,并且无法保证零件处在竖直状态,热处理过程中会出锻件发生弯曲变形,影响后续加工。采用小端焊接带有吊装孔的工艺板实现的锻件大端朝下垂直吊装方法,存在焊接热影响对零件影响较大,需要进行焊接试验,摸索焊接参数,进行拉伸强度试验,匹配合适的工艺板材料,确保焊缝能够在热处理过程中不发生断裂等而导致安全事故,后续还需采用一定的手段切割掉焊接试板,步骤繁琐,成本较高,制作周期也较长,存在较大热影响区。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用于轴类零件的吊装工装,可以解决上述垂直吊装方式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轴类零件的吊装工装,可以在避免热处理弯曲变形的同时,避免操作繁琐。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轴类零件热处理的吊装工装,所述轴类零件的顶部轴段设置有沿着第一轴线贯穿的通孔,所述第一轴线穿过所述轴类零件的轴心线且与所述轴心线垂直,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工装包括吊挂件和转接件,所述转接件包括转接部、套筒和销轴,所述转接部通过上端绕着第二轴线可摆动地吊挂于所述吊挂件,所述第二轴线穿过所述轴心线且与所述轴心线垂直,并且所述第二轴线与所述第一轴线相交,所述套筒连接所述转接部的下端,具有筒壁和横穿所述筒壁的穿孔,所述销轴,所述轴类零件的顶部轴段容置于所述套筒的所述筒壁围成的筒孔中,所述销轴设置成可穿过所述套筒的所述穿孔和所述轴类零件的通孔而将所述轴类零件与所述套筒连接,所述轴类零件的顶部轴段与所述筒孔之间具有预定尺寸的间隙。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吊挂件为吊钩。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吊钩由平板制成,所述平板的板厚方向与所述第二轴线的延伸方向一致;并且,所述转接部在上端设置有矩形孔,所述吊钩穿过所述转接部的所述矩形孔,所述矩形孔的宽度方向与所述平板的板厚方向一致,借此,所述转接部绕着所述第二轴线可摆动地吊挂于所述吊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7385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