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模块化微型顶管工作井有效
申请号: | 202121733392.4 | 申请日: | 2021-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086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汪路;张鹏;姚志华;邓柏松;李远祥;赵志阳;王斐;李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2 | 分类号: | E02D29/12;E03F5/02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3001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块化 微型 工作 | ||
一种模块化微型顶管工作井,它包括首节管、标准管和末节管,通过位于同一轴线上的首节管、标准管和末节管依次满焊连接组成工作井,位于工作井一端的首节管的端面设置锯齿,靠近锯齿一端的首节管内设置封底进行封堵,将工作井置于开挖的基坑内,进入工作井内进行顶管作业,有利于减少施工周期,提高施工质量,避免井壁渗水,操作简单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顶管施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模块化微型顶管工作井。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道路下重新敷设管网,尤其是市政排水管网、自来水管道、电力管道时,既要保证群众出行,又要保证管网能实施,在车流量较大的主干道、重要区域、无法中断交通的其它道路上需采用暗挖施工,在暗挖施工中最常见的技术就是顶管施工和拖拉管道施工。
顶管施工通过设置顶管工作井和接收井,运用顶管设备对管道进行顶进施工的一种非开挖管道掘进施工方法。其优点在于施工干扰少,施工时基本不影响道路行车,噪声小,相对于拖拉管道更容易控制管道施工精度。
除常规顶管外,微型顶管(直径小于600mm)应用需求越来越大,现有的顶管工作井主要以现浇混凝土井室或预制装配式井室为主,工作井制作耗费周期长,顶管顶进准备时间长,施工质量不容易保证,井壁容易渗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模块化微型顶管工作井,结构简单,采用位于同一轴线上的首节管、标准管和末节管依次满焊连接组成工作井,位于工作井一端的首节管的端面设置锯齿,靠近锯齿一端的首节管内设置封底进行封堵,将工作井置于开挖的基坑内,进入工作井内进行顶管作业,有利于减少施工周期,提高施工质量,避免井壁渗水,操作简单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模块化微型顶管工作井,它包括首节管、标准管和末节管;所述标准管的一端与首节管的一端连接,标准管的另一端与末节管的一端连接,首节管、标准管和末节管位于同一轴线上组成工作井;工作井的首节管内填充有封底进行封堵。
所述首节管为圆形管,一端的端头设置环形的锯齿,另一端的端面设置坡口。
所述标准管为圆形管,其两端的端面皆设置坡口。
所述末节管为圆形管,与标准管连接的一端的端面设置坡口。
所述封底为混凝土,浇筑于首节管靠近锯齿的一端。
所述首节管、标准管和末节管皆为金属管,采用满焊连接。
它还包括加劲环,所述加劲环为圆环,固定于工作井外壁上,位于加劲环上设置吊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于:
采用首节管、标准管和末节管依次满焊,在首节管内填充混凝土的封底进行封堵,形成模块化的工作井,节省现场成井的时间,相应地缩短了顶管顶进前的准备时间。
使用时,直接将工作井置于基坑内,再进入工作井进行顶管作业,提高施工效率。
首节管、标准管和末节管皆采用金属材料,相互之间的连接处采用满焊焊接,避免井壁渗水。
模块化的工作井,施工后取出便于再次重复使用,施工方便,有利于减少耗材的用量,环保,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首节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标准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末节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首节管、标准管和末节管的端面坡口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7333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