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点接触式钢丝环扎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732800.4 | 申请日: | 2021-07-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7785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 发明(设计)人: | 张珑;刘建恒;李明;刘鐘阳;刘潇;高建朋;成俊遥;韩振川;熊鹰;唐佩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 |
| 主分类号: | A61B17/82 | 分类号: | A61B17/8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方智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19 | 代理人: | 程明 |
| 地址: | 10004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点接触 钢丝 环扎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点接触式钢丝环扎器,包括环扎钢丝,所述环扎钢丝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侧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与环扎钢丝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支撑块的底部一体加工有分散板,所述支撑块的顶部并位于通孔的附近开设有第一辅助孔,所述支撑块的顶部并位于分散板的附近开设有第二辅助孔;本实用新型由环扎钢丝和支撑块组成,环扎钢丝与支撑块可自由组合,与骨的接触方式改为点面接触,可以避免压到血管,极大的保护骨血运,降低术后并发症;在支撑块和分散板上开设第一辅助孔、第二辅助孔和第三辅助孔,这些孔洞大小不同,可以用于细克氏针或者可吸收钉的固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点接触式钢丝环扎器。
背景技术
钢丝环扎器常常被运用在骨折治疗过程中,常常在长骨斜形、螺旋形骨折中常用到钢丝环扎术来提高稳定性或者复位,但是目前的钢丝环扎器多是直接使用钢丝,钢丝对骨的直接压迫接触,钢丝还容易在骨表面的滑动,影响长骨的血供,可能导致骨坏死和骨不连的风险,而且单纯的钢丝物无法对细克氏针或可吸收钉进行固定,功能单一,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点接触式钢丝环扎器,来解决此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点接触式钢丝环扎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的钢丝环扎器多是直接使用钢丝,钢丝对骨的直接压迫接触,钢丝还容易在骨表面的滑动,影响长骨的血供,可能导致骨坏死和骨不连的风险,而且单纯的钢丝物无法对细克氏针或可吸收钉进行固定,功能单一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点接触式钢丝环扎器,包括环扎钢丝,所述环扎钢丝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侧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与环扎钢丝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支撑块的底部一体加工有分散板,所述支撑块的顶部并位于通孔的附近开设有第一辅助孔,所述支撑块的顶部并位于分散板的附近开设有第二辅助孔,所述分散板的顶部开设有第三辅助孔。
优选的,所述通孔的内壁固定套接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内部与环扎钢丝的表面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块为半球块,所述支撑块的顶部为光滑面。
优选的,所述分散板呈弧形结构,所述分散板为圆形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辅助孔和第二辅助孔的底端均贯穿分散板底部的孔洞,所述第一辅助孔和第二辅助孔均位于通孔的附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点接触式钢丝环扎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由环扎钢丝和支撑块组成,环扎钢丝与支撑块可自由组合,与骨的接触方式改为点面接触,可以避免压到血管,极大的保护骨血运,降低术后并发症;
2、本实用新型在支撑块和分散板上开设第一辅助孔、第二辅助孔和第三辅助孔,这些孔洞大小不同,可以用于细克氏针或者可吸收钉的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块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块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环扎示意图。
图中:1、环扎钢丝;2、支撑块;3、通孔;4、分散板;5、第一辅助孔;6、第二辅助孔;7、第三辅助孔;8、连接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7328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带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堆叠壳体及电池模块以及软包电池模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