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快恢复二极管有效
申请号: | 202121729427.7 | 申请日: | 2021-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56444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钟平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通科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367 | 分类号: | H01L23/367;H01L23/373;H01L23/467;B01D53/26 |
代理公司: | 深圳科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85 | 代理人: | 杨艳霞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恢复 二极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快恢复二极管,包括二极管本体,二极管本体上设有支架、晶片、触丝、引脚,二极管本体的外壳外壁开设有插槽、锁止卡槽、填充槽,二极管本体的外壳内壁上开设有干燥槽,插槽内插设有微型散热片,微型散热片上设有排热孔、软卡块,软卡块与锁止卡槽卡接,填充槽内设有导热硅脂层,干燥槽内设有干燥颗粒层、软质隔网。可将二极管本体出现电击穿现象时内部产生的热量进行快速导热散出,大大提高了二极管本体的恢复速度,实现微型散热片的快捷拆装,避免蒸汽长时间停留在二极管本体的内腔中而造成内部触丝或者晶片潮湿影响正常使用,提高了二极管本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二极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超快恢复二极管。
背景技术
二极管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一种电子器件,它具有单向导电性能,即给二极管阳极和阴极加上正向电压时,二极管导通。
外加反向电压超过某一数值时,反向电流会突然增大,这种现象称为电击穿,引起电击穿的临界电压称为二极管反向击穿电压,电击穿时二极管失去单向导电性,此时二极管本体内部会较热,如果该热量过热并超过二极管承受温度,则二极管会单向导电性能并永久损坏。
可是,现有的二极管在针对电击穿产生的热量不能够快速导热排出,进而大大降低了二极管的恢复速度,另外,当二极管电击穿而内腔过热时,由于内外温差,二极管的内腔中会产生一定的蒸汽,蒸汽会长时间停留在二极管的内腔中而造成内部触丝或者晶片潮湿影响正常使用,进而降低了二极管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快恢复二极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二极管在针对电击穿产生的热量不能够快速导热排出而降低恢复速度、电击穿内外温差产生的蒸汽会造成内部触丝或者晶片潮湿影响正常使用的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快恢复二极管,包括二极管本体,所述二极管本体上设有支架、晶片、触丝、引脚,所述二极管本体的外壳外壁开设有插槽、锁止卡槽、填充槽,所述二极管本体的外壳内壁上开设有干燥槽,所述插槽内插设有微型散热片,所述微型散热片上设有排热孔、软卡块,所述软卡块与锁止卡槽卡接,所述填充槽内设有导热硅脂层,导热硅脂层为常用导热硅脂,而且二极管本体也采用硅材质外壳,整体提高热传导效率,所述干燥槽内设有干燥颗粒层、软质隔网,所述插槽、锁止卡槽、填充槽为一组并与干燥槽沿着二极管本体的壳体交错排列设置。
优选的,干燥颗粒层为蓝硅胶颗粒制成,不仅化学性能稳定,而且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可迅速将二极管本体内腔中的蒸汽干燥。
优选的,所述微型散热片的截面为梯形状结构,其露出插槽的部分横向排列贯通设有两个排热孔,排热孔可增大微型散热片的散热有效面积,进一步提高二极管本体的散热恢复速度。
优选的,所述微型散热片插入插槽内的外壁上下对称设置有软卡块,所述软卡块与锁止卡槽卡接,所述软卡块和锁止卡槽的截面均为半弧状结构,软卡块为硅胶垫,具有高弹性,配合半弧状结构可顺畅的挤压卡入到锁止卡槽内,实现快速稳定安装。
优选的,所述微型散热片为石墨烯材质片,其重量比铝轻25%,在保证二极管本体轻量化,同时提高了二极管本体的散热效率,进而大大提高二极管本体的恢复速度。
优选的,所述干燥槽朝向二极管本体的内腔部位为扩散式结构,大大提高蒸汽进入到干燥槽内的有效面积,提高吸湿干燥效率。
优选的,所述软质隔网为硅酮弹性胶板,其为软质高耐热材料,在高温下具有耐老化性,而且在硅酮弹性胶板上密布贯通设有过液孔,可实现蒸汽通过过液孔进入到干燥槽内并被干燥颗粒层迅速干燥吸湿,同时避免蓝硅胶颗粒从过液孔中漏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通科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通科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7294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