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有效防烫的玻璃茶杯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729277.X | 申请日: | 2021-07-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047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 发明(设计)人: | 王夕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凤阳淮河玻璃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7G19/22 | 分类号: | A47G19/22 |
| 代理公司: | 安徽中辰臻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75 | 代理人: | 李星辰 |
| 地址: | 2331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效 玻璃 茶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有效防烫的玻璃茶杯,包括杯体和防烫罩,所述杯体的外壁上设有多圈凹槽,所述凹槽内塞有支撑块,所述防烫罩可拆卸的套在支撑块上,所述防烫罩上成阵列的分布有若干散热孔,所有所述支撑块外端均成弧面状且处在同一个圆柱体表面,所述防烫罩采用硬质塑料制成,所述防烫罩的上端高度低于杯体的杯口2‑3cm,所述防烫罩的下端位置要高于杯体底端2‑3cm。本实用新型在杯体外壁外套有一个可拆卸的防烫罩,防烫罩与杯体不接触,手握住防烫罩即可拿起杯体,不会导致杯体烫手的问题,还能方便拿取杯体,有效解决玻璃茶杯内高温茶水易烫手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茶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效防烫的玻璃茶杯。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茶杯是盛茶水的用具,水从茶壶而来,倒进茶杯,之后给客人品尝茶水,茶杯一般分大小两种,而茶杯在进行泡茶,时常需要温度较高的热水,而这些热水会将热量传导,使茶杯的外表面温度升高,当使用者不小心拿起茶杯时,很容易被茶杯自身或者茶杯里的水所烫伤,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在玻璃茶杯内水温很高时,也能有效防烫的茶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有效防烫的玻璃茶杯,解决了玻璃茶杯在杯内茶水高温下易烫手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有效防烫的玻璃茶杯,包括杯体和防烫罩,所述杯体的外壁上设有多圈凹槽,所述凹槽内塞有支撑块,所述防烫罩可拆卸的套在支撑块上,所述防烫罩上成阵列的分布有若干散热孔,所有所述支撑块外端均成弧面状且处在同一个圆柱体表面,所述防烫罩采用硬质塑料制成,所述防烫罩的上端高度低于杯体的杯口2-3cm,所述防烫罩的下端位置要高于杯体底端2-3c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烫罩2包括左罩体和右罩体,所述左罩体与右罩体一侧采用薄片塑料软性连接,所述左罩体与右罩体的另一侧采用卡扣连接3。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扣连接包括设置在左罩体另一侧的一排卡扣和设置在右罩体另一侧的一条卡槽,所述卡扣包括插杆和卡头,所述卡槽包括窄槽和深槽,所述深槽处在窄槽的内部,所述窄槽的宽度与插杆宽度以及窄槽的深度与插杆长度均相同,所述卡头卡在深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块采用橡胶或塑料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块露出杯体外壁的厚度为6-8mm。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杯体的外壁上的多圈凹槽之间的间距在1.5-2.0cm,同一圈所述凹槽之间间距为2-3cm。
本实用新型中,在杯体外壁外套有一个可拆卸的防烫罩,防烫罩与杯体不接触,手握住防烫罩即可拿起杯体,不会导致杯体烫手的问题,还能方便拿取杯体,有效解决玻璃茶杯内高温茶水易烫手的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有效防烫的玻璃茶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杯体以及支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防烫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防烫罩上卡扣连接位置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防烫罩上卡扣连接位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防烫罩上软性连接剖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凤阳淮河玻璃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凤阳淮河玻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72927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椰子果肉洗涤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柜门RFID智能工具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