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烤箱智能数据控制线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727767.6 | 申请日: | 2021-07-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701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承创互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31/00 | 分类号: | H01R31/00;H01R13/629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吴成开;徐勋夫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烤箱 智能 数据 控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烤箱智能数据控制线,包括有线材;线材具有主体段和多个发散段,主体段的前端连接有用于与烤箱主控板插接的P1连接器,主体段的后端与多个发散段的前端连接,多个发散段的后端分别连接有用于与排水温度传感器插接的P2连接器、用于与烤箱门传感器插接的P3连接器、用于与腔内温度传感器插接的P4连接器、用于与电源模块插接的P5连接器、用于与空气阀打开模块插接的P6连接器、用于与空气阀反馈模块插接的P7连接器、用于与清洗及注入模块插接的P8连接器、用于与热量调节模块插接的P9连接器和用于与冷却模块插接的P10连接器。采用一个总连接器与九个终端相连的设计,使控制线的集成度高,接线方便有序,且布线简洁,保证用电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线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烤箱智能数据控制线。
背景技术
随着传感技术、芯片技术、RFID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家电就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智能家电通过多根控制线与相应的模块进行理解控制,以此能够达到自动控制家电自身状态和家电服务状态的目的。
多根控制线的设计虽可满足烤炉控制面板的通讯和供电需求,但是过多的控制线导致接线不方便,并且,接线时存在线路杂乱无章的弊端,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对现有智能数据控制模块的连接方式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烤箱智能数据控制线,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智能数据控制模块的连接方式接线不方便,线路杂乱无章,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烤箱智能数据控制线,包括有线材;该线材具有主体段和多个发散段,主体段的前端连接有用于与烤箱主控板插接的P1连接器,主体段的后端与多个发散段的前端连接,多个发散段的后端分别连接有用于与排水温度传感器插接的P2连接器、用于与烤箱门传感器插接的P3连接器、用于与腔内温度传感器插接的P4连接器、用于与电源模块插接的P5连接器、用于与空气阀打开模块插接的P6连接器、用于与空气阀反馈模块插接的P7连接器、用于与清洗及注入模块插接的P8连接器、用于与热量调节模块插接的P9连接器和用于与冷却模块插接的P10连接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多个发散段通过尼龙扎带集成在一起。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P1连接器为24PIN的扁头连接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P2连接器为2PIN的扁头连接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P3连接器为3PIN的扁头连接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P4连接器为2PIN的扁头连接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P10连接器为2PIN的扁头连接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发散段包括有至少两芯线、一耐高温层、一阻燃层以及一防水层,两芯线并排设置,耐高温层包覆在两芯线的表面上,阻燃层包覆在耐高温层的表面上,防水层包覆在阻燃层的表面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耐高温层为陶瓷纤维材质,阻燃层为溴化聚苯乙烯材质,防水层为丁基橡胶材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采用一个总连接器与九个终端相连的设计,使得控制线的集成度高,接线方便有序,不存在杂乱无章的弊端,并且布线非常简洁,保证用电安全。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承创互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承创互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7277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