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拆卸可折叠的交通标志牌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722150.5 | 申请日: | 2021-07-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395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 发明(设计)人: | 张太东;张元纪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恒泰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F9/608 | 分类号: | E01F9/608;E01F9/646;E01F9/65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拆卸 可折叠 交通标志 | ||
本申请属于交通标识牌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便于拆卸可折叠的交通标志牌,包括标识板和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部开设有环形孔,所述环形孔内竖直设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且环形孔的两侧壁均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均嵌入滑槽内并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一侧设有转动机构,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侧壁均转动连接于转动机构;所述标识板设置有多块,且每块标识板均与转动机构相固定;所述支撑杆的另一侧安装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第二滑块固定连接。本申请可以通过驱动组件驱动转动机构旋转,从而实现标识板的折叠。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交通标识牌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便于拆卸可折叠的交通标志牌。
背景技术
道路交通标志是显示交通法规及道路信息的图形符号,它可使交通法规得到形象、具体、简明的表达,同时还表达了难以用文字描述的内容,用以管理交通、指示行车方向以保证道路畅通与行车安全的设施,适用于公路、城市道路以及一切专用公路,具有法令的性质,车辆、行人都必须遵守。为了让驾驶员能够清晰地看到交通标志牌上的内容,交通标志牌做的都比较大,且现有的交通标志牌通常以焊接的方式将标志牌进行固定。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现有的交通标志牌拆装起来不方便,作业难度比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方便拆装交通标志牌,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便于拆卸可折叠的交通标志牌。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便于拆卸可折叠的交通标志牌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拆卸可折叠的交通标志牌,包括标识板和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部开设有环形孔,所述环形孔内竖直设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且环形孔的两侧壁均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均嵌入滑槽内并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一侧设有转动机构,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侧壁均与转动机构转动连接;所述标识板设置有多块,且每块标识板均与转动机构相固定;所述支撑杆的另一侧安装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第二滑块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组件驱动第二滑块和第一滑块在滑槽内移动,从而带动转动机构转动,进而使得标识板向上折叠,便于标识板的摆放和运输。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齿轮组、安装块和连接杆,所述齿轮组均分为相互啮合的上齿轮和下齿轮,位于最上端的齿轮组与支撑杆的侧壁转动连接,剩余的齿轮组分别与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转动连接,所述上齿轮均与安装块相固定,所述连接杆设置在相邻的齿轮组之间,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相近的齿轮组固定连接,且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相邻的连接杆转动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移动时,可以实现连接杆和齿轮组的同步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驱动齿轮、齿条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水平设置在支撑杆的侧壁,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固定板上,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驱动齿轮相固定,所述齿条与驱动齿轮相啮合,且齿条的顶部与第二滑块相固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带动驱动齿轮旋转,使得驱动齿条移动,从而带动第二滑块在滑槽内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凹槽,所述齿条穿设于凹槽内并与凹槽滑动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凹槽对齿条进行限位,使得齿条在移动时不会发生偏移。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的侧壁安装有防护罩,所述转动机构和驱动组件均设置在防护罩内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降低了驱动电机被雨水淋湿的概率,增加了驱动电机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标识板与安装块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代替了以往的焊接固定方式,使标识板拆装更加方便。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有益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恒泰交通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恒泰交通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7221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