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压成型模内切面料模具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1716081.7 | 申请日: | 2021-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59038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发明(设计)人: | 田贵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源田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14;B29C69/00;B26D1/06 |
代理公司: | 天津创信方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47 | 代理人: | 孟会贤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西青***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压 成型 切面 模具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低压成型模内切面料模具结构,具体涉及低压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包括下模和上模,上模上端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夹板,两个所述夹板之间共同滑动安装有填充组件和切割组件,所述切割槽内滑动安装有第二填充板,所述第二填充板上端中部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填充板下端中部固定安装有拉环,所述下模下端固定安装有安装板,且安装板上穿插滑动安装有两个滑杆。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低压成型模内切面料模具结构,通过设置有填充组件和切割组件,能够在进行注塑完成后,并且在注塑件未完全冷却时完成膜内切割,操作简单便捷,进而能够保证注塑件的切口平整,并且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低压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压成型模内切面料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低压注塑工艺是将注塑表皮预先放到模具型腔内,然后借助注塑机螺杆推力,将已塑化好的熔融状态的塑胶注射到模腔内,表皮材料与塑料基材融为一体,再经固化后取得制品。
制品开模取出后一般采用人工对产品进行二次加工,裁剪掉多余面料。然而现有技术中,对产品进行二次加工时,特别是对产品进行切断时,由于注塑件已经完全凝固成型,极易导致其切断面不够平整,还需要后续进行打破抛光,工作效率低下,故此,我们提出了一种低压成型模内切面料模具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低压成型模内切面料模具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二次加工而导致注塑件切口不平整、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低压成型模内切面料模具结构,包括下模和上模,所述下模的两侧均能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下端远离下模的一侧和下模下端均固定安装有支撑脚,所述上模位于下模上方,且上模上端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夹板,两个所述夹板之间共同滑动安装有填充组件和切割组件,所述下模和上模相互靠近的一端中部共同开设有成型腔,所述下模下端开设有切割槽,所述切割槽内滑动安装有第二填充板,所述第二填充板上端中部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填充板下端中部固定安装有拉环,所述下模下端固定安装有安装板,且安装板上穿插滑动安装有两个滑杆,两个所述滑杆远离第二填充板的一侧共同固定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与安装板之间共同固定安装有两个缓冲弹簧,两个滑杆上端远离挡板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贴合板。
进一步地,所述填充组件包括第一填充板,所述第一填充板上端固定安装有凸块,且凸块与第一填充板一体成型,所述凸块的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垂直于第一填充板的两个第一连接板,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上端共同固定安装有第一把手,所述第一填充板的下端中部开设有第一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与形状和第二凹槽的形状均与成型腔的形状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切割组件包括切割刀,所述切割刀的两侧上部对称固定安装有与其相互垂直的第二连接板,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上端共同固定安装有第二把手。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夹板相互靠近的一端中部均开设有水平槽,两个所述夹板相互靠近的一端上部均开设有竖直槽,所述竖直槽与水平槽相互垂直并相互连通,所述水平槽的宽度与第二连接板和第一连接板的宽度一致,所述水平槽的厚度与第二连接板和第一连接板的厚度一致。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夹板的两端上部均分别延伸至下模两侧,且两个夹板延伸至下模两侧的部分下端均固定安装有限位杆,两个所述固定板上端均固定安装有两个套筒,四个所述限位杆分别滑动连接在四个套筒内。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拉环位于两个滑杆之间,两个所述缓冲弹簧分别位于两个滑杆之间,且当两个缓冲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时,两个所述贴合板上端面均紧贴第二填充板下端面。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上端中部开设有填充槽,且填充槽位于第二填充板正上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源田模具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源田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7160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