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撞梁及具有该防撞梁的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2121704315.6 | 申请日: | 2021-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399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王于闽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02 | 分类号: | B60R19/02;B60R19/48;B60D1/56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景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9 | 代理人: | 施文武;黄以琳 |
地址: | 351100 福建省莆田***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撞梁 具有 汽车 | ||
本实用新型公布一种防撞梁及具有该防撞梁的汽车,防撞梁包括防撞梁本体和拖车套总成;所述拖车套总成包括前支撑件、拖车套筒和后支撑件,所述前支撑件和所述后支撑件分别套设在所述拖车套筒上;所述防撞梁本体包括前开槽、后开槽和内腔,所述前开槽、所述后开槽和所述内腔相连通,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前侧壁和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后侧壁之间形成所述内腔,所述前开槽设置在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前侧壁上,所述后开槽设置在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后侧壁上;上述技术方案增强防撞梁本体与拖车套总成连接的稳定性,方便防撞梁本体与拖车套总成之间可以拆装互换,降低维修的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撞梁及具有该防撞梁的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在使用过程中遭遇损坏而无法行驶,或者是汽车掉入柔软的地面里而无法移动,汽车需要利用其他车辆的牵引才能够脱离困境。
拖车套设置在汽车防撞梁上,拖车套作为牵引受力装置,一般采用贯穿防撞梁的传统设计形式,并由拖车套周圈增加焊缝完成与防撞梁本体的刚性连接。由于拖车套和防撞梁不可拆卸,拖车套一旦发生变形失效,则需要整体更换防撞梁,如此导致后续的维修成本巨大,不具有经济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防撞梁及具有该防撞梁的汽车,解决拖车套和防撞梁不可拆卸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撞梁,包括防撞梁本体和拖车套总成;
所述拖车套总成包括前支撑件、拖车套筒和后支撑件,所述前支撑件和所述后支撑件分别套设在所述拖车套筒上;
所述防撞梁本体包括前开槽、后开槽和内腔,所述前开槽、所述后开槽和所述内腔相连通,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前侧壁和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后侧壁之间形成所述内腔,所述前开槽设置在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前侧壁上,所述前开槽用于供后支撑件穿过,所述后开槽设置在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后侧壁上,所述后开槽用于供拖车套筒穿过;
所述前支撑件通过第一螺栓设置在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前侧壁外表面上,所述后支撑件通过第二螺栓设置在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后侧壁内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前支撑件为板状,所述后支撑件为板状,所述前支撑件平行于所述后支撑件。
进一步地,所述前支撑件与所述拖车套筒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后支撑件与所述拖车套筒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栓的数量为7个。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螺栓的数量为4个。
进一步地,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前侧壁上设置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用于与第一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后侧壁上设置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用于与第二螺栓连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防撞梁的汽车,包括如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防撞梁。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中,前支撑件通过螺栓设置在防撞梁本体的前侧壁外表面上,后支撑件通过螺栓设置在防撞梁本体的后侧壁内表面上;前支撑件和防撞梁本体之间形成第一道受力结构,后支撑件和防撞梁本体之间形成第二道受力结构,以此增强防撞梁本体与拖车套总成连接的稳定性;螺栓连接的方式方便防撞梁本体与拖车套总成之间可以拆装互换,降低维修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中防撞梁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施例中防撞梁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施例中防撞梁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为本实施例中拖车套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云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7043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粉气纳米排气包装秤
- 下一篇:一种设有防尘结构的生物实验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