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集成双冷却中冷器的增湿器及燃料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2121704079.8 | 申请日: | 2021-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59888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杨田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朤(江苏)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8/04119 | 分类号: | H01M8/04119;H01M8/04014;H01M8/0402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高***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 冷却 中冷器 增湿器 燃料电池 | ||
1.一种集成双冷却中冷器的增湿器,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导流端盖、中冷器和膜加湿器,所述导流端盖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中冷器和所述膜加湿器的两侧,所述中冷器上未设置所述导流端盖的一侧与所述膜加湿器上未设置所述导流端盖的一侧连通,干空气自所述导流端盖进入所述中冷器,由所述中冷器降温后直接进入所述膜加湿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双冷却中冷器的增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冷器至少包括冷却腔以及散热管,所述冷却腔内具有相邻设置的气冷腔和液冷腔两个冷却空间;所述散热管位于所述冷却腔内部,并贯穿所述气冷腔和液冷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双冷却中冷器的增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腔中所述气冷腔和所述液冷腔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冷却介质进出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双冷却中冷器的增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腔内的介质来自燃料电池系统内部,其中,所述气冷腔冷却介质为气体,采用的是所述膜加湿器排出的废气;所述液冷腔冷却介质为冷却液,来自于系统冷却循环水路;所述膜加湿器的加湿介质来自燃料电池电堆的含湿废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双冷却中冷器的增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加湿器至少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两侧设有加湿介质进出口,在所述壳体内部设置导流腔体,加湿介质进出口连通所述导流腔体;在所述壳体内部两侧所述导流腔体之间设有膜加湿组件,所述膜加湿组件至少设置有加湿膜管;所述壳体一侧与所述导流端盖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双冷却中冷器的增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冷器与所述膜加湿器连通,所述中冷器内部所述散热管管口与所述膜加湿器内部的所述加湿膜管直接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成双冷却中冷器的增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腔结构可采用列管式或扁管翅片式或毛细流道式,所述散热管基于所述冷却腔的结构设置于中冷器内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成双冷却中冷器的增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腔中两个冷却腔体的设置位置为:所述气冷腔位于所述液冷腔上游。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成双冷却中冷器的增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冷腔和液冷腔的降温可采用单一的所述气冷腔进行降温,当所述气冷腔降温不能达到燃料电池系统要求时,通过液冷腔补充降温。
10.一种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该燃料电池采用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1-9所述的集成双冷却中冷器的增湿器对其内空气进气增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朤(江苏)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朤(江苏)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70407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备波浪补偿功能的船用登乘栈桥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橡胶加工的粉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