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排口真空污水截留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1700773.2 | 申请日: | 2021-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57594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邓永峰;程德峰;唐德洲;李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山拓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B01D29/01 |
代理公司: | 杭州凌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316 | 代理人: | 叶绿林 |
地址: | 245000 安徽省黄***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排口 真空 污水 截留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排口真空污水截留器,包括设置在雨污收集管网末端的截留器腔体,截留器腔体的一端设置有与雨污收集管网对接的进水平台,另一端设置有出水平台;所述出水平台连接设置有市政管网,所述截留器腔体上设置有可随截留器腔体内水位上下浮动的溢流盖;溢流盖与截留器腔体间设置有水流间隙;所述截留器腔体内设置有真空抽污管道,所述真空抽污管道与真空污水管网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溢流盖,可随截留器腔体内部水位同步升降,当进水量过大时,大部分污水直接通过出水平台流入市政管网,从而降低截留器腔体内真空泵及其附件的工作负荷,减少故障率和后期的维护成本。可广泛运用于污水排放处理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排放井,尤其是涉及一种大排口真空污水截留器。
背景技术
在城市雨污管网的建设中,由于历史原因或地理条件原因,部分地区的雨水收集管网和污水收集管网分离的不够彻底,有些地方还是共用的。当下雨时,雨水和污水会同时流入一个收集管道内。针对这种情况,现有的方法是在收集管道的末端安装一个真空收集井,用于收集雨水和污水。将雨水和污水一起通过真空井进行处理。该结构在雨水量较少的地区,使用可行性比较高。然而,对于一些降水量大的南方地区,当雨季来临时,降水量高于真空井的处理负荷,真空泵会一直工作,且始终处于超高负荷下工作,会导致真空泵损坏。同时,雨水会到来大量的大颗粒杂质,造成真空井或者真空管路堵塞,从而使真空井散失处理能力,需要人工进行清理,后期维护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排口真空污水截留器,解决现有雨污共混管道中的真空收集井在雨量大时,工作负荷大,部件易损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排口真空污水截留器,包括设置在雨污收集管网末端的截留器腔体,截留器腔体的一端设置有与雨污收集管网对接的进水平台,另一端设置有出水平台;所述出水平台连接设置有市政管网,所述截留器腔体上设置有可随截留器腔体内水位上下浮动的溢流盖;溢流盖与截留器腔体间设置有水流间隙;所述截留器腔体内设置有真空抽污管道,所述真空抽污管道与真空污水管网连接。
为防止大颗粒污染物进入截留器腔体内造成真空管路堵塞,所述截留器腔体包括抽真空腔室和进水腔室,所述真空抽污管道置于抽真空腔室内,所述溢流盖置于进水腔室内,抽真空腔室和进水腔室间设置有分隔框;所述抽真空腔室上固定设置有真空井盖,真空井盖与溢流盖间设置有水流间隙;所述溢流盖上设置有滤板,所述滤板与进水方向垂直设置且可绕底边翻转。
进一步的,溢流盖包括盖板,设置在盖板下方的一组浮球;所述截留器腔体内壁的对边上分别设置有导柱,所述盖板上设置有与导柱配合的卡口,所述导柱的顶部设置有限位块,所述滤板的底部与盖板间设置有连接铰链。为防止溢流盖在水位上升时脱离截留器腔体或被雨水冲走,所述导柱的顶部设置有限位块。
优选的,所述滤板的底部与盖板间设置有连接铰链。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溢流盖,可随截留器腔体内部水位同步升降,当进水量过大时,真空溢流盖升起,由于真空溢流盖与真空井盖间的水流间隙比较小,因此,能够减少污水进入截留器腔体内的量,大部分污水直接通过出水平台流入市政管网,从而降低截留器腔体内真空泵及其附件的工作负荷,减少故障率和后期的维护成本。所述滤板在正常进水量时,能够阻止大颗粒物质进入截留器腔体内,避免造成真空管路堵塞。当进水量大时,溢流盖上浮,滤板能够自动倾倒压在真空井盖上,在大水流的冲击下将之前隔离的大颗粒物质冲入市政管网,从而达到自动清污的目的,减少人工维护的成本。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真空井盖盖上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真空井盖打开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山拓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黄山拓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7007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