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风降噪的耳机外壳及耳机有效
申请号: | 202121696103.8 | 申请日: | 2021-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185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刘承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锋华电子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科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4 | 代理人: | 孙薇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惠州市仲***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风 耳机 外壳 | ||
本实用新型属于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风降噪的耳机外壳及耳机,包括有防风罩、壳体,所述防风罩内有挡风罩,该挡风罩将所述防风罩分隔为第一防风腔和第二防风腔,所述壳体内有分隔板,该分隔板将所述壳体分隔为前腔和后腔,分隔板靠前腔方向的壁面有吸声劈尖,所述前腔内壁顶部有收集麦,所述后腔内壁中心有反馈麦。所述耳机外壳使噪音需要通过第一防风腔、第二防风腔、前腔与后腔才能到达人耳处,通过延长噪音的传播时间,使收集麦拥有更长、更充足的时间对噪音进行处理,便于反馈麦主动消除噪音,同时经过吸声劈尖降低噪音强度,从而实现了耳机防风降噪性能的提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风降噪的耳机外壳及耳机。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设备的流行,越来越多人使用耳机,让耳机近几年的销售大幅成长,但是在户外运动的时候,由于大风等情况,会让听众听到尖锐刺耳的干扰声和噪声,影响接收质量。风噪是传声器表面气体湍流形成的伪声,会严重影响通话语音质量,而市面上现有产品,对于风噪这种突发出现的噪声,不像对持续出现的环境噪声那样轻易消除,防风降噪能力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风降噪的耳机外壳及耳机,通过加长风流经防风腔的时间,减缓进入的气流强度,通过增加吸声劈尖,更好吸收噪声,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耳机防风降噪性能较差等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风降噪的耳机外壳,包括有防风罩、壳体,所述防风罩内有挡风罩,该挡风罩将所述防风罩分隔为第一防风腔和第二防风腔,所述壳体内有分隔板,该分隔板将所述壳体分隔为前腔和后腔,分隔板靠前腔方向的壁面有吸声劈尖,所述前腔内壁顶部有收集麦,所述后腔内壁中心有反馈麦。
优选的,所述分隔板靠前腔方向的壁面设有吸声劈尖,该吸声劈尖结构为圆锥体和圆柱体构成的组合体。
优选的,所述防风罩外壁设有吸音海绵。
优选的,所述防风罩底部设有通风孔。
优选的,所述防风罩靠所述前腔方向有第二导流孔,该导流孔的中心点与所述防风罩中心点重合。
优选的,所述挡风罩顶部设有第一导流孔。
优选的,所述收集麦底端低于所述第二导流孔中心点位置。
优选的,所述分隔板设有传音孔,该传音孔中心点位置低于所述挡风罩外壁底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风降噪的耳机外壳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耳机的第一防风腔、第二防风腔、前腔与后腔分别通过第一导流孔、第二导流孔、传音孔连通,外部的噪音通过通风孔依次传入第一防风腔、第二防风腔、前腔再到后腔,噪音经过第一防风腔、第二防风腔能够有效延长噪音的传播时间,且强度能够被适当降低,再经过收集麦时被采样、分析、处理,形成的反向声波通过反馈麦播放,反馈麦将噪音抵消,同时部分噪音经过吸声劈尖再次被降低,经传音孔至反馈麦,从而实现了耳机防风降噪性能的提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机,包括所述的防风降噪的耳机外壳。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能够使噪音需要通过第一防风腔、第二防风腔、前腔与后腔才能到达人耳处,通过延长噪音的传播时间,使收集麦拥有更长、更充足的时间对噪音进行处理,便于反馈麦主动消除噪音,同时经过吸声劈尖降低噪音强度,从而实现了耳机防风降噪性能的提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锋华电子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锋华电子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6961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