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锅胆烹饪器具有效
申请号: | 202121693751.8 | 申请日: | 2021-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833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朱泽春;简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7/06 | 分类号: | A47J37/06;A47J27/00;A47J27/04;A47J36/06;A47J36/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17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锅胆 烹饪 器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锅胆烹饪器具,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多功能煮锅需要配备多个锅盖的缺陷。一种多锅胆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可相互替换设置在锅体上的第一锅胆和第二锅胆;第一锅胆和第二锅胆共用同一锅盖;锅盖盖设在第一锅胆上形成封闭的空气烘烤空间,锅盖盖设在第二锅胆上形成蒸煮空间,第二锅胆设有承接锅盖的翻边,翻边与锅盖的盖沿之间设有排气通道。排气通道设置在翻边和盖沿之间,使得同一盖沿能够和锅沿密封配合,和翻边配合则能够形成排气通道,实现空气烘烤烹饪和蒸煮烹饪能够使用统一锅盖,而无需另外配备不同的锅盖,减少产品配件,降低成本,减少储存空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多锅胆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有一种多功能煮锅集成了空气炸锅功能和火锅功能。煮锅配有火锅锅胆和空炸锅胆分别用于火锅功能和空气炸锅功能。
当煮锅使用空气炸锅功能时,为保证热效率,锅盖和空炸锅胆之间形成密封状态,锅盖无需设置透气孔。
当煮锅使用火锅功能时,需要在锅盖上设置透气孔,使得锅盖内的蒸汽能够及时排出。如果锅盖上不具有透气孔,锅内气压积聚增大,锅盖内侧的蒸汽冷凝回流至锅盖和锅胆的交界处,锅内较大的气压会将锅盖和锅胆交界处的水冲出,造成水滴飞溅。因此,针对空气炸锅功能和火锅功能,煮锅需要配备分别不具有透气孔和具有透气孔的两种锅盖,成本较高,收纳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多锅胆烹饪器具,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多功能煮锅需要配备多个锅盖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多锅胆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可相互替换设置在锅体上的第一锅胆和第二锅胆;所述第一锅胆和所述第二锅胆共用同一锅盖;
所述锅盖盖设在所述第一锅胆上形成封闭的空气烘烤空间,所述锅盖盖设在所述第二锅胆上形成蒸煮空间,所述第二锅胆设有承接锅盖的翻边,所述翻边与所述锅盖的盖沿之间设有排气通道。
锅盖和第一锅胆形成封闭的烘烤空间,使得第一锅胆内的热量不会流动到第一锅胆之外,有利于快速提升第一锅胆内的空气温度,在同等烹饪功率条件下有利于第一锅胆内形成较高的烹饪温度,以提高空气烘烤的烹饪效果。空气烘烤过程中,第一锅胆中无需加水,密闭的烘烤空间不会造成液体飞溅的情况。
第二锅胆的翻边与锅盖的盖沿之间设有排气通道,由于第二锅胆是用于蒸煮的,在烹饪时需要在第二锅胆中加水,烹饪过程中,第二锅胆中的水会形成蒸汽,部分蒸汽在锅盖内壁冷凝后会顺着锅盖流到翻边,部分蒸汽会从排气通道直接排出到蒸煮空间之外,蒸煮空间的气压和外界气压不会形成过大的压差,不会出现压差瞬间释放的问题,也就不会造成翻边处的水飞溅。
排气通道设置在翻边和盖沿之间,而不是独立设置在锅盖上,这样就可以通过改变盖沿、第一锅胆的锅沿和/或第二锅胆的翻边的结构,使得同一盖沿能够和锅沿密封配合,和翻边配合则能够形成排气通道,实现空气烘烤烹饪和蒸煮烹饪能够使用统一锅盖,而无需另外配备不同的锅盖,减少产品配件,降低成本,减少储存空间。如果将排气通道独立设置在锅盖上,即在锅盖上开设不具有缺口的通孔作为排气通道,这样的锅盖不能和第一锅胆形成密闭的空气烘烤空间,而必须另外准备不具有通孔的锅盖。
优选的,所述盖沿和所述第一锅胆的锅沿平整设置,所述盖沿和所述锅沿密封配合。当盖沿和锅沿都平整设置时,两个平整设置的边缘相互抵接就可以形成密封配合。
优选的,所述翻边上具有和所述盖沿抵接的凸起,所述翻边错开所述凸起的位置与所述盖沿之间具有所述排气通道。当锅盖盖设在第二锅胆上时,平整的盖沿抵接在凸起上,翻边上的局部凸起只能和盖沿的局部位置形成抵接,翻边错开凸起的位置和盖沿之间不会接触,而是形成间隙,蒸煮空间中的蒸汽就可以从该间隙排出,该间隙就可以作为排气通道。可见,平整的盖沿和具有凸起的翻边可以形成排气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九阳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九阳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6937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便携式电缆检测仪
- 下一篇: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的基坑监测定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