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中网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683245.0 | 申请日: | 2021-07-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426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 发明(设计)人: | 孙文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文彬 |
| 主分类号: | B60R19/52 | 分类号: | B60R19/52;B60K11/08 |
| 代理公司: | 广州润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46 | 代理人: | 郑永泉 |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载具配件领域,包括一种汽车中网。该汽车中网包括基体和多个栅栏条;基体设有通风口;多个栅栏条分布于通风口;多个栅栏条之间设有填充间隔的网格;每个栅栏条竖直延伸;多个栅栏条在通风口上沿横向排列;多个栅栏条成对地设置,形成若干栅栏组;相邻两个栅栏组中相邻的两个栅栏条的间隔为第一间隔;每个栅栏组内的两个栅栏条的间隔为第二间隔;第一间隔的间距大于第二间隔的间距;第二间隔设有沿其边缘向安装面侧突起的网框;填充于第二间隔的网格设于网框内。分布于通风口间隔的网格阻挡石子、蚊虫等异物从汽车头部的进气位置进入汽车内部,阻挡石子、蚊虫等异物从汽车头部的进气位置进入汽车内部,透气效果优良,不易与通风口错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载具配件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汽车中网。
背景技术
汽车中网又称为汽车格栅,其设于前保险杠和车身前横梁之间,用于向发动机输送空气、减小空气阻力、散热以及防护。其中,汽车中网的防护功能主要体现在阻挡砂石、蚊虫等异物从车头进气位置进入车体内部,但现有的中网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为了保持优良的进气和散热效果,中网的通风口位置间隙过大,防护效果差。多数车主为了解决该问题,会选择在中网和车体之间加设一层覆盖通风孔的一体式防虫网。然而,一体式防虫网在行车期间容易产生振动,容易出现错位、产生噪音;并且,一体式防虫网为一层平面,导致阻挡在外的异物容易粘附在中网上,降低了中网的进气以及散热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不足),提供一种汽车中网。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汽车中网,包括基体和多个栅栏条;所述基体设有通风口;所述多个栅栏条分布于通风口;所述多个栅栏条之间设有填充间隔的网格;每个栅栏条竖直延伸;所述多个栅栏条在通风口上沿横向排列;所述多个栅栏条成对地设置,形成若干栅栏组;相邻两个栅栏组中相邻的两个栅栏条的间隔为第一间隔;每个栅栏组内的两个栅栏条的间隔为第二间隔;所述第一间隔的间距大于第二间隔的间距;所述第二间隔设有沿其边缘向安装面侧突起的网框;填充于第二间隔的网格设于网框内。
以所述汽车中网安装在汽车头部后的位置作为基准,栅栏条沿着垂直地面的方向延伸,多个栅栏条在左视镜到右视镜的方向(或右视镜到左视镜的方向)上排列于通风口。可以理解的是,栅栏组的数量为栅栏条数量的一半。多个栅栏组排列于通风口,形成第一间隔的两个栅栏条不属于同一个栅栏组,形成第二间隔的两个栅栏条属于同一个栅栏组,第一间隔的横向距离大于第二间隔的横向距离,如此,形成有规律的间隔分布。
网格填充通风口中栅栏条之间的间隔,阻挡石子、蚊虫等异物从汽车头部的进气位置进入汽车内部。相较于一体成型的汽车防虫网,本发明的分布式网格透气效果更为优良,并且不易与通风口错位;第二间隔的网格向车体内部收缩,设于向后突起(即向安装面侧突起)的网框上,利用栅栏条的向车体外突出的部分(即向迎风面侧突出的部分)作为屏障,蚊虫等异物不易直接接触网格,减少粘附,利于汽车进气以及散热。
进一步,填充于第二间隔的网格和填充于第一间隔的网格前后交错地分布,填充于第二间隔的网格靠近所述汽车中网的迎风面,填充于第一间隔靠近所述汽车中网的安装面。
同样地,以所述汽车中网安装在汽车头部后的位置作为基准,迎风面为靠近汽车头部的一面,安装面为靠近汽车尾部的一面,迎风面为前方,安装面为后方。第二间距的间距较小,其网格设于较前方;第一间距的间距较大,其网格设于较后方。前后交错以及间距变化的间隔,使进入通风口的空气分流汇聚,提高进气效率。
进一步,所述栅栏条的迎风面包括三个曲面,所述三个曲面分别为第一曲面,第二曲面和第三曲面;所述第二曲面在竖直方向上的弯曲程度大于所述第一曲面在竖直方向上的弯曲程度,所述第一曲面在竖直方向上的弯曲程度大于所述第三曲面在竖直方向上的弯曲程度;所述第三曲面在竖直方向上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曲面在竖直方向上的延伸长度,所述第一曲面在竖直方向上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曲面在竖直方向上的延伸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文彬,未经孙文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6832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轨输送装置
- 下一篇:一种岩土工程可调矩形支护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