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绕管式换热器的换热管固定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680737.4 | 申请日: | 2021-07-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100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 发明(设计)人: | 祁珂;严磊;陈霄;程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空分设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8D7/02 | 分类号: | F28D7/02;F28F9/013;F28F9/26 |
| 代理公司: | 成都欣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92 | 代理人: | 王海文 |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绕管式 换热器 热管 固定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绕管式换热器的换热管固定结构,所述绕管式换热器包括中心筒,所述换热管包括螺旋管段及位于所述螺旋管段端部的直管段,所述换热管的螺旋管段缠绕在所述中心筒上;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套管体;所述套管体设置在对应于所述直管段的所述中心筒上,所述套管体套接在所述直管段外侧。本实用提供的绕管式换热器的换热管固定结构解决了目前采用U形抱箍固定换热管时,定位难度高,焊接效率低,焊接时有损伤换热管的风险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绕管式换热器的换热管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绕管式换热器以其结构紧凑、承压性好、传热效率高、热补偿能力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煤化工及海上天然气液化装置中。绕管式换热器的核心部件是具有多层且以螺旋交替的方式缠绕在中心筒上的换热管,每根换热管两端均与管板相连。在绕制过程中,换热管的中间部分沿中心筒周向缠绕,两端因需与管板连接而改变走向,即由中间部分沿中心筒周向变为两端沿中心筒轴向,在此过程中换热管会发生回弹和松动,严重时会使产品制造无法继续,因此在发生转向的换热管端部需采取有效措施对换热管加以固定。
现有设计中此处固定结构大都采用U形抱箍,固定换热管时有以下缺陷:
1.抱箍属于一种半开式结构,在焊接时除了焊工以外,往往需要额外的人员采用辅助工具(焊接时温度很高,禁止徒手操作)进行按压定位,定位难度高,焊接效率低。
2.单个抱箍在完成与其他零部件的焊接之前,对换热管的松动约束作用较小。
3.抱箍属于一种半开式结构,最内层的抱箍与中心筒焊接时,难免存在间隙,而此处焊接由于中心筒较厚,往往焊接电流大,因此损伤换热管的风险较大;而后续的换热管的抱箍无论是与中心筒焊接还是与前一层的抱箍焊接,均存在同样的问题,即焊接时有损伤换热管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绕管式换热器的换热管固定结构,解决了目前采用U形抱箍固定换热管时,定位难度高,焊接效率低,焊接时有损伤换热管的风险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绕管式换热器的换热管固定结构,所述绕管式换热器包括中心筒,所述换热管包括螺旋管段及位于所述螺旋管段端部的直管段,所述换热管的螺旋管段缠绕在所述中心筒上;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套管体;所述套管体设置在对应于所述直管段的所述中心筒上,所述套管体套接在所述直管段外侧。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管具有多层,每层具有多个所述换热管,每层的多个所述换热管在螺旋管段部分的螺旋方向相同;所述的多层换热管在螺旋管段部分沿着所述中心筒的径向由内向外分布,相邻层的换热管在螺旋管段部分的螺旋方向相同或相反;所述套管体为多个,其数量与所述换热管的直管段的个数相同。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套管体中的最内侧套管体焊接在所述中心筒上,其余的套管体依次焊接在相邻的套管体上。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套管体沿着中心筒的轴向方向错落分布。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换热管沿着所述中心筒的径向由内向外错落分布。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管的外径具有第一数值,所述套管体的内径具有第二数值;所述第二数值大于所述第一数值,且两者差值为0.1-10mm。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数值为4-3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空分设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空分设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6807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快速吹瓶的防积料PET瓶胚的注塑模具
- 下一篇:一种肉食周转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