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密闭取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673153.4 | 申请日: | 2021-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5252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发明(设计)人: | 李贵;张继贤;朱咏;于海洋;张志强;郭平;赵贵峰;丛利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鄂尔多斯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22 | 分类号: | G01N1/22;G01D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金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0 | 代理人: | 陈伟 |
地址: | 016064 内蒙古自治***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闭 取样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密闭取样装置,待测气体通过管路通入缓冲罐,缓冲罐设置有压力表、温度表,缓冲罐设置有第一出口与第二出口,第一出口与第一端口连通并设置控制阀,第二出口通过管路与泄压排放端连通并设置控制阀,第一端口与气体收集罐的气体入口连通,气体收集罐的气体出口与第二端口连通,第二端口与缓冲罐的气体入口连通并设置控制阀,缓冲罐的入口设置有控制阀,第二出口处设置有控制阀。本实用新型能够使取样过程不与外界接通,保证取样装置内不会混入外界气体,保证取样得到的气体的质量,消除干扰因素;仅设置一级缓冲罐并使得缓冲罐与气体收集罐之间压力均衡,取样方式简单,便于实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氨的制备技术领域,涉及气体取样,具体涉及一种密闭取样装置。
背景技术
在以天然气为主要原料合成氨的过程中,需要准确计量混合气体中各类气体的含量,以保证生产效率。为了测量各类气体组分,需要对气体进行取样分析,但是取样过程容易导致空气混入气体样品或者气体样品外泄等问题,造成组分发生变化进而导致测量不准,影响生产。
由于反应体系管路中气体压力通常较高,在进行气体取样时容易因气压过高发生事故,同时部分气体检测方式对气体压力有一定要求。文献CN107957359B公开了高压反应过程气体取样方法与装置,其中取样装置包括一级缓冲罐、二级缓冲罐、三级缓冲罐、阻尼减压装置、微孔减压装置以及三通阀,通过多级缓冲罐和减压装置对气体进行减压,使得取样口处的气体压力较低,便于取样或直接连接在线检测设备。但是,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多种减压器具,实施方式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实施方式复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密闭取样装置。
一种密闭取样装置,包括缓冲罐、气体收集罐,其特征在于,待测气体通过管路通入所述缓冲罐,所述缓冲罐设置有压力表、温度表,所述缓冲罐设置有第一出口与第二出口,所述第一出口与第一端口连通,所述第二出口通过管路与泄压排放端连通,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气体收集罐的气体入口连通,所述气体收集罐的气体出口与第二端口连通,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缓冲罐的气体入口连通;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一端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缓冲罐的气体入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缓冲罐的入口设置有控制阀,所述第二出口处设置有控制阀。
优选地,所述第二端口还连通至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泄压排放端之间的管路,所述第二端口连通至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泄压排放端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控制阀。
优选地,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一端口之间的控制阀的数量为2个。
优选地,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一端口之间的控制阀处设置有气体压力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缓冲罐入口之间的控制阀的数量为2个。
所述密闭取样装置还包括冷却器,待测气体经所述冷却器通入所述缓冲罐。
优选地,所述缓冲罐为锥形罐。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该技术方案,使得取样过程不存在与外界接通的情形,保证整个取样装置内不会混入外界气体,保证取样得到的气体的质量,消除干扰因素;仅设置一级缓冲罐并使得缓冲罐与气体收集罐之间压力均衡,取样方式简单,便于实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密闭取样装置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中:1、缓冲罐;101、第一出口;102、第二出口;2、气体收集罐;201、第一端口;202、第二端口;3、冷却器;4、控制阀;5、压力表;6、温度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所描述的各个实施例之间或各个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内蒙古鄂尔多斯化学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6731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