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粘度树脂用流体混合搅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672619.9 | 申请日: | 2021-07-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370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 发明(设计)人: | 李黎明;何君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佳艺影像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F27/906 | 分类号: | B01F27/906;B01F27/191;B01F35/95;B01J6/00;B01D46/10;B01D53/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杨玉廷 |
| 地址: | 2663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粘度 树脂 流体 混合 搅拌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高粘度树脂用流体混合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桶,搅拌桶上端面为开放式设计,搅拌桶上端开口处设有用于对其进行闭合的盖板,盖板与搅拌桶之间设有用于进行锁合固定的锁合机构,盖板下端面上转动连接有搅拌杆,搅拌杆下端延伸至搅拌桶中,搅拌杆位于搅拌桶内腔的外端侧壁上连接有叶板,叶板侧壁上开设有一组两侧贯通的通孔,搅拌桶内腔下端面上设有制热腔。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的树脂混合搅拌从外部加热的方式,通过对叶板加热后进行搅拌的方式,使得树脂更加快速的熔融进而提高搅拌混合过程的整体效率,并且通过对搅拌杆和支杆进行加热,可以有效的避免高粘度的树脂粘附在搅拌杆和支杆表面造成浪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树脂混合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高粘度树脂用流体混合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合成树脂在现有社会中的各个行业中均得到大量的使用,在合成树脂生产制造的过程中,需要将树脂与多种化合物之间进行搅拌混合,同时为了保证混合的均匀程度,也会在搅拌混合的过程中对搅拌环境进行加热处理,以此对树脂进行热熔处理加快与其他化合物的混合速度。
现有搅拌装置的通常将加热元件安装设置在搅拌容器侧壁或底底部,从外侧对整个混合环境进行加热,但是此种方式在使用时内部物体可能会受热不均匀,进而导致外部受热过多导致蒸发浪费,或导致内部受热不够无法均匀的混合,从而对树脂的搅拌混合效率造成影响。
为此,我们提出高粘度树脂用流体混合搅拌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高粘度树脂用流体混合搅拌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高粘度树脂用流体混合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桶,所述搅拌桶上端面为开放式设计,所述搅拌桶上端开口处设有用于对其进行闭合的盖板,所述盖板与搅拌桶之间设有用于进行锁合固定的锁合机构,所述盖板下端面上转动连接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下端延伸至搅拌桶中,所述搅拌杆位于搅拌桶内腔的外端侧壁上连接有叶板,所述叶板侧壁上开设有一组两侧贯通的通孔,所述搅拌桶内腔下端面上设有制热腔。
优选地,所述锁合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搅拌桶两端侧壁上的锁合板,所述锁合板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锁合孔,所述盖板两端侧壁上分别固定连接有锁合杆,所述锁合杆贯穿锁合孔延伸至锁合板下侧,所述锁合杆位于锁合板下侧的一端转动连接有锁合块。
优选地,所述搅拌杆上端贯穿盖板延伸至上侧,所述搅拌杆上端与外部旋转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之间固定相连,所述制热腔上端面上开设有内外连通的开口,所述搅拌杆下端贯穿开口延伸至制热腔中,所述搅拌杆位于制热腔开口上端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密封块,所述搅拌杆内部设有第一导气槽,所述第一导气槽与制热腔之间贯通相连。
优选地,所述搅拌杆外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组支杆,多组所述支杆内部开设有第二导气槽,所述第二导气槽内侧端与第一导气槽之间贯通相连,所述第二导气槽外侧端开口内壁设有螺纹,所述叶板靠近支杆的一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通过螺纹与第二导气槽进行连接配合。
优选地,所述制热腔下端面与外部环境之间贯通相连,所述制热腔下端开口处安装设置有导气扇,所述制热腔与导气扇之间的侧壁上安装设置有用于对空气进行过滤的滤板,所述制热腔内壁表面安装设置有制热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的制热板的运行作用能够对制热腔内部的空气进行加热处理,然后通过导气扇的作用将其吹动进入第一导气槽和第二导气槽中,进而通过热传导的作用传导至叶板上侧,从而对内部树脂混合物进行搅拌处理,相较于现有的树脂混合搅拌从外部加热的方式,通过对叶板加热后进行搅拌的方式,能够使得热量更加均匀的有效的对树脂加热,使得树脂更加快速的熔融进而提高搅拌混合过程的整体效率,并且通过对搅拌杆和支杆进行加热,可以有效的避免高粘度的树脂粘附在搅拌杆和支杆表面造成浪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佳艺影像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青岛佳艺影像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6726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蓝光显示屏
- 下一篇:一种用于智能灌桩机的螺纹拧紧与卸扣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