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细水雾消防的储能电池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1670858.0 | 申请日: | 2021-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755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张申;李小帆;徐才茂;张卫超;李修辉;丁远龙;胡敏渊;赵丹;樊将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朗松智能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C3/16 | 分类号: | A62C3/16;A62C31/00;H01M10/613;H01M10/6563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戚正云 |
地址: | 314500 浙江省嘉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水雾 消防 电池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系统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细水雾消防的储能电池包结构,包括电池包舱体、舱体盖板、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设置在电池包舱体内部,所述舱体盖板设置在电池包舱体上,在电池包舱体的其中一个侧壁上设置有散热风扇和电池包充放电接线柱,在与设置有散热风扇相对的电池包舱体侧壁上设置有细水雾喷射口,所述细水雾喷射口用于与细水雾消防系统相配合,在未设置有细水雾喷射口的电池包舱体的三个侧壁上均阵列有若干散热孔。本实用新型所得到的一种基于细水雾消防的储能电池包结构,可以实现与细水雾消防系统对接,同时一旦发生火灾,其散热系统还可以有助于细水雾的扩散,使其对电池模组进行覆盖,灭火效果更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系统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细水雾消防的储能电池包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储能系统领域,储能电池包一方面考虑电池包散热问题、一方面考虑电池包机械防护问题;加之双碳目标下对于储能系统领域消防系统的提升,高端细水雾消防领域的配合也需要对传统储能电池包结构进行优化升级予以配合。基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基于细水雾消防的储能电池包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不足而提供一种基于细水雾消防的储能电池包结构,能与细水雾消防系统配合且散热性能好。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细水雾消防的储能电池包结构,包括电池包舱体、舱体盖板、电池模组,所述电池包舱体包括一个底壁和四个侧壁形成的半封闭结构,所述电池模组设置在电池包舱体内部,所述舱体盖板设置在电池包舱体上,所述电池包舱体与舱体盖板形成一个封闭的结构,在电池包舱体的其中一个侧壁上设置有散热风扇和电池包充放电接线柱,所述散热风扇和电池充放电接线柱与电池模组连接,在与设置有散热风扇相对的电池包舱体侧壁上设置有细水雾喷射口,所述细水雾喷射口用于与细水雾消防系统相配合,在未设置有细水雾喷射口的电池包舱体的三个侧壁上均阵列有若干散热孔,在设置有散热风扇的电池包舱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为可折叠结构。
所述电池模组有电芯串并使用汇流排进行连接,所述电池包充放电接线柱用颜色区分正极和负极的极性。所述舱体盖板与电池包舱体可以通过螺丝、铆接、胶黏等连接方式结合。其中散热孔的设置采用特定的开孔率。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电池包舱体与舱体盖板形成封闭结构,而电池模组设置在电池包舱体内部,并且在电池包舱体的其中一个侧壁上设置散热风扇,在与该侧壁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细水雾喷射口,用于与细水雾消防系统配合连接,在正常工作过程中,由散热风扇配合侧壁上的散热孔对电池包舱体内部的热量进行散热,而当发生火灾时,可以有细水雾消防系统对电池包舱体内部喷射细水雾,扑灭明火,同时散热风扇的引流作用下可以使得细水雾对电池模组的覆盖更加全面,所以灭火效果更佳。
在电池包舱体的底壁外表面间隔设置有两条相互平行的安装导轨。所述安装导轨的两端呈喇叭状,安装导轨通过焊接、铆接、螺栓等连接形式与电池包舱体固定连接,安装导轨便于电池包在储能系统安装时配合专用升降车使用,简化人力劳动,提高效率、减少人力输出的安全隐患。
在舱体盖板上阵列有若干内凹的加强筋结构,所述加强筋结构的形状为四个角呈圆角的矩形结构。能有效提升舱体盖板的强度。
在设置有散热风扇的电池包舱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电池包通讯接口。
在与设置有散热风扇的电池包舱体的侧壁相邻的两个侧壁上设置有安装固定板,所述安装固定板用于电池包的安装。
在设置有细水雾喷射口的电池包舱体的侧壁两侧设置有安装定位销,所述安装定位销用于电池包安装时的定位。
本实用新型所得到的一种基于细水雾消防的储能电池包结构,其结构设计合理,可以实现与细水雾消防系统对接,同时一旦发生火灾,其散热系统还可以有助于细水雾的扩散,使其对电池模组进行覆盖,灭火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朗松智能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朗松智能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6708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