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B柱与门槛区域搭接的组件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668214.8 | 申请日: | 2021-07-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550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 发明(设计)人: | 郭文浩;乔淑平;姜晶晶;邵力行;胡一铂;茅冬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27/02 | 分类号: | B62D27/02;B62D25/04;B62D25/2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施浩 |
| 地址: | 20180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门槛 区域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B柱与门槛区域搭接的组件,组件内部的零件连接以及力的传递模式简单,B柱外板连接区域受焊接热影响小,性能稳定;结构整体可以在侧碰/柱碰中稳定的变形吸能,并且保证碰撞后零件自身完整性以及连接稳定性,对汽车侧碰/柱碰有极为明显的帮助,保证乘员安全。其技术方案为:组件包括加强件、B柱加强板、B柱外板、外门槛、内门槛,加强件的中部区域夹在外门槛和内门槛之间,B柱加强板贴附在B柱外板内侧以形成B柱加强组件,B柱加强组件与加强件的上部区域连接,B柱加强组件与外门槛在Y向外表面连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局部结构件,具体涉及汽车B柱与门槛区域搭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汽车功能的要求越来越多,汽车整备重量逐渐增加,同时,碰撞安全法规和行业要求也逐年提高,碰撞试验车的重量和速度也在提升。这对汽车企业挑战很大,对车身结构有了更高的要求。
汽车B柱与门槛连接区域,在侧碰/柱碰中起到了变形吸能、降低乘员伤害并且保持结构完整、保证乘员生存空间的重要作用。由于汽车整备重量的增加以及更苛刻的碰撞安全法规,该区域连接通常会很强。图1A-1C揭示了现有技术中使用的汽车B柱与门槛区域搭接组件及连接示意图。如图1所示,加强件101夹在内门槛105与外门槛104之间,B柱加强板103贴附在B柱外板 102内侧,与外门槛104无连接。B柱外板102连接在外门槛104外侧,与外门槛Y向外表面106、Z向上表面107形成稳固的连接,并且与加强件上部108 牢固连接。现有技术原理为局部结构加强、增加连接强度,门槛、B柱外板、加强件紧密连接,形成稳定的封闭腔体,在侧碰/柱碰中馈缩变形吸能。
但是上述的现有技术方案有三个不足:
1.腔体外围完全连接,形成封闭腔体,过于牢固,在碰撞中仍具备较强的抗变形能力,B柱下部变形吸能的能力有限,导致残余能量需要B柱上部吸收造成大量变形,影响乘员生存空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B柱上部结构,增加研发成本。
2.B柱外板与加强件连接过于紧密,连接区域很大。焊接工艺过程温度很高,原理为金属局部熔化后冷却凝固连接。这将导致热成型B柱外板在焊接位置发生退火,强度降低。在车身重量不大,法规不苛刻的时候,焊接热效应对 B柱的影响可以忽略,因为碰撞工况并不苛刻,对车身结构的冲击不强,车身结构足够稳固。但是现今车身重量提高,法规要求提高,已经不能忽略热效应对B柱的影响,实车碰撞试验中,B柱与加强件连接位置极易发生撕裂。撕裂产生的一大因素是局部退火。
3.B柱外板与门槛、加强件连接过于完整,现有技术方案在碰撞中力的传播路径畅通,B柱与加强件连接面在碰撞中受力大且受力形式复杂,包含压、扭、剪切等。结合第2点,更容易导致撕裂产生,使得汽车在碰撞车身结构不完整,表现不稳定,无法通过试验要求。
所以,现有技术方案对侧碰/柱碰应对的效果并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以下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简要概述以提供对这些方面的基本理解。此概述不是所有构想到的方面的详尽综览,并且既非旨在指认出所有方面的关键性或决定性要素亦非试图界定任何或所有方面的范围。其唯一的目的是要以简化形式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一些概念以为稍后给出的更加详细的描述之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汽车B柱与门槛区域搭接的组件,组件内部的零件连接以及力的传递模式简单,B柱外板连接区域受焊接热影响小,性能稳定;结构整体可以在侧碰/柱碰中稳定的变形吸能,并且保证碰撞后零件自身完整性以及连接稳定性,对汽车侧碰/柱碰有极为明显的帮助,保证乘员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汽车B柱与门槛区域搭接的组件,组件包括加强件、B柱加强板、B柱外板、外门槛、内门槛,加强件的中部区域夹在外门槛和内门槛之间,B柱加强板贴附在B柱外板内侧以形成B柱加强组件,B柱加强组件与加强件的上部区域连接,B柱加强组件与外门槛在Y向外表面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6682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蜜柚果脯生产加工用切片装置
- 下一篇:一种智能型反渗透纯化水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