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循环使用的水稻育种用秧盘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664022.X | 申请日: | 2021-07-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7360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 发明(设计)人: | 蓝海军;陈会萍;高锦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赣粮实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G9/029 | 分类号: | A01G9/029 |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卓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77 | 代理人: | 吴道耀 |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昌市***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使用 水稻 育种 用秧盘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循环使用的水稻育种用秧盘,涉及水稻育种技术领域,该可循环使用的水稻育种用秧盘,包括固定框架与育秧盘主体,固定框架由上下两部分卡接形成,固定框架外表面一侧开设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滑轨,滑轨上滑动连接有若干滑块,滑块上端表面螺纹连接有轴承件,育秧盘主体包括育秧杯与透水孔,育秧盘主体上端表面等距离开设有若干卡槽,实现了该可循环使用的水稻育种用秧盘,可以在一个秧盘上播种多种水稻避免混杂的情况发生,同时避免水稻根部相互交错损坏秧盘,秧盘可循环使用,当某一处损坏时也可以及时更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稻育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循环使用的水稻育种用秧盘。
背景技术
育秧盘是以聚氯乙烯为原料,经过特殊工艺配方加工吸塑而成,具有重量轻、易搬运、便于贮藏保管、使用成本低的特点。
而现有的育秧盘在使用过程中,传统的育秧盘表层覆盖的胚土较薄,容易导致水稻种子受损影响存活率,覆盖的胚土过厚粘连比较严重,且因水稻根系的发展,根部容易交错,拔出的时候容易造成根部断裂,影响成活率,而品种筛选或育种材料的种子量有的仅有几克,如果单个材料就播一个塑盘,浪费秧盘,一个塑盘播种多个水稻材料又容易混杂,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可循环使用的水稻育种用秧盘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循环使用的水稻育种用秧盘,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可循环使用的水稻育种用秧盘,包括:
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由上下两部分卡接形成,所述固定框架外表面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上滑动连接有若干滑块,所述滑块上端表面螺纹连接有轴承件;
育秧盘主体,所述育秧盘主体包括育秧杯与透水孔,所述育秧盘主体上端表面等距离开设有若干卡槽。
优选的,所述卡槽内卡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一端固定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与轴承件上端固定轴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挡板远离连接头一端的上端表面固定设置有把手,所述挡板远离连接头一端侧面开设有限位槽。
优选的,所述固定框架上端表面远离滑轨的一侧等距离设置有若干卡紧组件,所述卡紧组件与卡槽一一对应,所述卡紧组件包括活动块、卡头与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卡头固定连接,所述弹簧远离卡头的一端与固定框架安装槽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相邻两个所述育秧杯连接处并垂直卡槽方向上端表面固定设置有条形凸起。
优选的,所述固定框架上端表面四角均螺纹连接有支撑柱,相邻两个所述育秧杯连接处下端表面固定设置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两端与固定框架相互卡接。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循环使用的水稻育种用秧盘,其具备的有益效果如下:
1、该可循环使用的水稻育种用秧盘,当需要在一个育秧盘内放入多种水稻时,通过轴承件与滑块上端表面螺纹连接,从而有效加装挡板,进一步,通过滑块在滑轨上滑动至与卡槽同一水平线上时,通过按动把手有效使挡板与卡槽相互卡接,将该可循环使用的水稻育种用秧盘分割成多个区域。
2、该可循环使用的水稻育种用秧盘,当按动把手使挡板与卡槽卡接时,同时向后拨动活动块,进而卡头压缩弹簧向后移动,当挡板与卡槽卡合完成后,松开活动块,弹簧扩张,并推动卡头与限位槽相互卡接,保证挡板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赣粮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西赣粮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66402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